《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8 02:44:10作者:
包括四个方面,即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是指违法违纪行为的实施者或称行为人。违法违纪行为的主观方面也称主体主观上的过错,是指违法违纪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法违纪行为及造成的后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我国党员队伍十分庞大,政府机关的干部、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等都是党员。而且,国企里面都有纪检部门,发现党员干部存在违纪行为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记过及开除党籍等。违纪和违法是不同的,那么,违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下面我们通过本文一起了解下。
一、违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违法违纪行为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不具备这些条件,就谈不上违法违纪行为,更谈不上追究纪律责任。这些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即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是指违法违纪行为的实施者或称行为人。违法违纪行为的主观方面也称主体主观上的过错,是指违法违纪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法违纪行为及造成的后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违法违纪行为的客体,是指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为违法违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违法违纪行为的客观方面,是指法律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施,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违法违纪行为的客观方面必须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为依据,否则不构成违法违纪行为。
二、违法和违纪的区别是什么?
1、违纪:即违反纪律,意指违犯了纪律、违反了规则等有约束力的行为,或是违反了有关章程。凡是其行为与组织、团体、单位等对相关人员行为纪律要求相抵触的,都属于“违纪”。但违纪不一定即是违法。
2、违法,也称违法行为,是指特定的法律主体(个人或单位)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或导致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违法行为表现为超越法律允许限度的权利滥用、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的积极义务等。
3、违法的构成要素包括:
(1)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2)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
(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
通过上面这篇短文,小编告诉了大家违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违纪比违法的情节要轻一些,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及客观表现等。构成违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党员才行。违纪的主体是党员管理条例。当违纪行为发生后,党的纪委要介入调查,构成犯罪的,移送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