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是怎么计算

更新时间:2023-08-08 02:06:44作者: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是怎么计算

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一律以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之日起计算;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相信大家都清楚,在我国并非所有的人在实施了犯罪行为之后都会被认定构成犯罪的,其中对犯罪主体的年龄就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要达到了16周岁的才行,也就意味着有部分未成年人会构成犯罪。那此时该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进行计算呢?下面就让读法小编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怎么计算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对未成年人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根据1995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一律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并且应自行为人出生的年月日起按日为单位计算实足年龄。

二、未成年犯罪如何判刑?

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时要注意以下情况:

1、对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的未成年犯,除依法判处无期徒刑以外的,一般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不应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应当”的含义是法定指令性,“减轻”是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从轻”是在法定刑以内轻判。同时应注意到对未成年人罪犯不能适用死刑,包括不能适用死缓。

3、未成年人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物质损失的,其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由监护人承担,未成年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

4、对未成年罪犯中的初犯、偶犯,如果罪行较轻,悔罪表现好,并有犯罪预备、中止、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情形或属被胁迫、属从犯,或有自首、立功表现的,一般应当免予刑事处罚。

5、大胆适用缓刑,减少关押,防止“近墨者黑”。对未成年犯应尽量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改造,对于宣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是法定)的未成年罪犯,只要犯罪后有悔罪表现的,家庭有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能够落实,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适用缓刑,以免造成劳改场所交叉感染。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教育、感化、挽救的作用,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改造环境。

需要具体分析未成年人的年龄,对于一些重罪,此时只要达到了14周岁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构成犯罪。但一般情况下,则必须要求年满16周岁才行。并且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明确规定了是不能判处死刑的,也需要从轻或减轻进行处罚。


本文标签: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