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7 19:48:41作者:
根据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1、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2、企业。是指依法成立并具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的经济组织。3、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依照法律或者行政命令成立、从事各种社会职能活动的组织。4、机关5、团体。
在一些刑事犯罪中,比如集资诈骗,很多都是公司组织实施的,涉及受害人数多,涉案金额大。我国刑法中也规定了很多罪名包括单位犯罪。对单位犯罪的认定,要从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及客观方面等入手。那么,可以单位犯罪的主体是谁?下面我们通过本文了解下。
一、可以单位犯罪的主体是谁?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自首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问题的研究。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并不强调是否为法人,除非是独资私营企业必须为法人,分支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认定单位犯罪关键在于犯罪行为是否经单位全体成员或者单位决策机构集体作出决定,并且所得收益归单位或者单位全体成员所有。具体到本问题要看分支机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否是经该法人的决策机构决定,如果不是那就不应追究该单位,如果是分支机构集体决定的,就追究分支机构,如果都不是,应该追究个人。
二、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1、时间
产生犯意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单位犯罪中,犯罪只能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以前。这是因为,单位犯罪总是在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单位负责人决定之后才去实施,因而必然是在犯罪产生之后才去实施。共同犯罪中,犯罪产生的时间是较为随意的,既可以是在实施犯罪以前,也可以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2、种类
犯意的种类不同。单位犯罪中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共同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既可以都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有的表现为直接故意,有的表现为间接故意,还可以都表现为间接故意。
3、主体
承载犯意的最终主体不同。单位犯罪中,除了存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意外,还存在一个单位犯意,并且最终是以单位整体犯意来追究的,即在单位犯罪中,犯罪活动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个人意志要通过单位的意志表现出来。共同犯罪中,除了各个共同犯罪人的犯意外,不存在其他犯意,犯罪活动一般就是以犯罪分子的名义实施的,不存在以另一个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的情况,即使是以另一个单位的名义实施的,也不能代表该单位的意志。这是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一个重要标准。
4、动机
犯罪动机不同。单位犯罪中,各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单位利益。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这是区分单位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当某些犯罪分子利用单位的名义实施犯罪时,究竟是按照单位犯罪处理,还是按照共同犯罪处理,就必须考查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为了单位利益。
由此可见,根据单位犯罪的特征,可以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对单位犯罪的认定,要和共同犯罪区别开来。两者在犯罪主体、主观动机、犯罪种类方面都有所不同。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法院会对直接负责人判刑,并对单位判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