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防卫过当的定义是怎么回事?

更新时间:2023-08-07 12:54:25作者:

防卫过当的定义是怎么回事?

我国刑法规定的防卫过当指的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条所称的行为在法理上称为防卫过当”。

众所周知,防卫过当是相对于正当防卫而言。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理解防卫过当呢?现在,读法小编将在下文就防卫过当的定义是什么为您做简要解答,希望对您目前面临的问题有所帮助。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延伸补充:

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

1、客体。防卫过当的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在这里不法侵害人具有双重身份,即是防卫对象,又是犯罪对象,中国法律支持对不法侵害人的某些权益造成必要的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但是,同时不法侵害人还有他合法权益,而这部分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防卫过当行为损害了不法侵害人除了刑法允许可以反击,可以损害的部分以外,依法受保护的不允许损害的部分权益。因此,防卫过当也就是对不法侵害人的一种犯罪,只不过其社会危害性较小。

2、客观要件。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首先,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要正确理解"明显"含义二字,应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防卫行为大大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范畴,例如:防卫人采取击伤不法偷窃者就是以制止偷窃这种不法侵害为限度,但如果采取了杀死偷窃者这种情况就超越防卫目的和防卫尺度,就应属于"明显"范畴。

第二,防卫强度大大超出了性质一般的不法侵害的强度。这主要应从防卫人所采用的防卫手段的强度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等因素对比来判断。另外,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防卫结果是否构成"重大损害",是区分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主要因素,正当防卫与不法侵害是完全对立的,不造成不法侵害人一定的损害,是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超过必要的限度,致人重伤死亡的,就是造成重大损害。

3、主体。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中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是说,防卫过当所构成的犯罪中,有已满16周岁的和已满14周岁的犯罪主体,但防卫过当的主体一般是已满16周岁的人,因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正确判断防卫过当这种犯罪行为的性质。

4、主观要件。防卫过当的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或者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防卫过当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样,要求防卫人在主观上具有罪过。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防卫过当的定义是什么的法律解答。根据上文可知,防卫过当是行为人的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对此应当承当刑事责任。另外,我们在了解了防卫过当的定义后,我们还应当知晓更多关于防卫过当的知识,例如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具体内容参加上文,在此不赘述。如果您对防卫过当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联系我们读法,我们将尽快为您答疑解惑。


防卫过当判几年

防卫过当如何量刑?

防卫过当辩护词

本文标签: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