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诈骗案共同犯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3-08-07 12:17:45作者:

诈骗案共同犯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共同犯罪当中要求至少是两人以上有预谋的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才行,但在具体进行处罚的时候,却需要结合各个罪犯实际起的作用,确定了相应的身份再进行处罚。那对于诈骗案共同犯罪的量刑是怎样的呢?读法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诈骗案共同犯罪的量刑是怎样的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二、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的区别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借贷式诈骗与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借款为名转移财产、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等。本案中,罗小兵就提出他和被害人之间有借款的口头约定,还有支付本息的行为,虽然还不起借款,但其行为属于民间借贷,并非诈骗。那么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之间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如何在具体案件中进行判断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资或营利性的活动,又如虚构自已的财务状况,使被害人误信其有归还的能力。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采用欺骗的方法。

(三)行为人对借款的态度不同

诈骗人在骗得财物后不会考虑归还财物,因此在财物的使用上毫无顾虑和节制,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如将借款用于赌博、吸毒或个人挥霍;而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本身具有归还借款的能力,或者将借款用于可产生合法收益的途径,以保障归还借款。

在对诈骗案共同犯罪进行量刑处罚的时候,需要先区分一下各个罪犯的身份,其中对主犯的处罚肯定是要比较中的,如果被认定属于从犯、胁从犯的话,则就会根据法律中的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诉讼过程中,最好委托专业的律师来提供帮助。而要是对诈骗案共同犯罪的量刑不服的话,也可以及时的提起上诉,这也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本文标签:刑事处罚辩护  刑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