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7 08:44:41作者:
毒品犯罪构成要件在客观方面上,必须表现为行为者确实实施了违反我们国家毒品法律规定的管理,从事了非法运输毒品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行为。在犯罪的主体方面,必须是自然人或者是单位。
一、毒品犯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走私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1) 走私毒品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同时也侵犯了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2) 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毒品管制法规和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3) 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凡是达到刑事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论是我国公民,还是外国人,原则上都可成为该罪的主体。
(4) 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走私的物品是毒品,而实施走私的行为。
二、走私毒品罪的走私毒品行为的危害性认定怎样的?
走私毒品行为的危害性认定主要是走私毒品的数量、主体的情况(是否是首要分子、是否参与国际贩毒组织)、方式(是否武装掩护)等。这些因素无疑影响走私毒品行为的危害性。
输入毒品行为,将直接危害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危害我国的社会管理秩序;而输出毒品行为,则并不直接危害我国公民的身心健康。换言之,输入毒品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输出毒品行为的直接后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外。前者行为的危害性显然重于后者。本法虽然没有分别规定输入毒品与输出毒品的法定刑,但司法机关在量刑时,对输入与输出两种行为应当区别对待。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贩卖毒品罪量刑如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毒品类型的犯罪是有一定的构成要件,只有符合这些构成要件,才能够对毒品犯罪进行定罪量刑。比如说走私毒品,需要是故意犯罪,因此在进行认定的是需要明确,当事人是否是明知道是毒品仍然进行走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