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7 08:33:30作者:
未成年人案件公开宣判是不合法的,因为在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他的身心发展得并不是特别的健全,所以必须要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不能够进行一个公开的宣判,这样日后未成年人回到社会上的时候也是可以正常的过上生活,否则会受到影响。
一、未成年人案件公开宣判是否合法?
未成年人案件公开宣判是不合法的,制定未成年案件宣判不公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判,指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除了法庭评议以外,一律公开进行。它是刑事审判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开宣判时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
二、哪些案件可以不公开审判
1、审判公开的例外:
(1)涉及国家秘密;
(2)涉及个人隐私;
(3)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开庭时的年龄);
(4)涉及商业秘密。(司法解释规定必须由当事人提出申请。)
2、在公开审理案件时,对于公诉人、诉讼参与人提出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证据时,审判长应当制止。如确与本案有关的,应当决定案件转为不公开审理。
3、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近亲属都不得旁听。审理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适用相关规定。
4、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也必须公开。
三、刑事审判的公开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
(1)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3)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4)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在当代社会,我们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制度是非常多的,其中涉及到未成年的一些犯罪进行开庭审理的时候是不能够公开进行宣判的,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个人的隐私,防止未成年人,因为这个事件而受到巨大的影响,毕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日后需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