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7 06:34:52作者:
1、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受贿罪,是一项主体身份十分特殊的刑事罪名。那么,在实践中,受贿罪的主体有哪些人员?我国刑事法律对其又是怎样规定的呢?下面,读法小编马上为你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刑法规定受贿罪主体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1.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即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立法解释的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戴者虽未列人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司法实践中也应当适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完全属于国家的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两个以上国有企业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是财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的科研、教育、文化、体育、新闻、广播、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
3.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所谓委派,即委任、派遣,其形式多种多样,如任命、指派、提名、批准等。不论被委派的人身份如何,只要是接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代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工作,都可以认定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如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在国有控股剪者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应当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原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和股份有限公司新任命的人员中,除代表国有投资主体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人外,不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没有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占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干部编制,但是经依法选举或者任命的从事某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这主要应当包括:
(1)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
(2)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人民代表。
从上面内容可知,受贿罪主体的身份很特殊,一般人不会构成该罪。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一般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受贿罪,除了要看该罪的主体要件外,还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受贿罪的其他基本构成。如果你对此还有不清楚的,你可以到我们读法官网咨询,我们将尽快为你详细解答。
:
受贿罪怎么量刑?
受贿罪判刑标准及立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