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构成持有假币罪的条件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07 02:55:05作者:

构成持有假币罪的条件是什么?

构成持有假币罪的条件是:客体上侵犯了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上表现为持有假币的行为、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公民、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持有假币的行为等,在判刑时需要对持有假币的数额进行认定。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在出卖商品、经济往来等活动中误收了伪造的货币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构成本罪。但误收后发现为伪造的货币仍继续持有或使用的,仍可构成本罪而按本罪论处。所谓明知,既包括对伪造的货币的确知,即完全知道所持有、使用的货币是伪造的,也包括对伪造的货币的可能知,即对持有、使用的货币虽然不能完全肯定是伪造的,但却知道其有可能是伪造的。至于犯罪的动机则多种多样,但不能出于走私、伪造、出售、购买、运输以及金融工作人员出于购买及以假币换取真币等罪的故意,否则应构成他罪,而不是本罪。另外,明知他人持有的是伪造的货币,而代为收藏,对于他人则是本罪的故意,而对于收人,则由于不具有实际上的支配与控制力,因此,其故意的内容则是帮助他人窝藏赃物,构成犯罪的,应以窝藏赃物罪论处。

持有假币的行为,应当根据其实际的犯罪事实目的来进行判决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当事人并不知道是假币的,那么是不构成犯罪行为的,相关情况可以由法院对其犯罪动机等进行合法的认定后,再依法进行判决处理。

本文标签:刑事犯罪辩护  刑事犯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