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具体规定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8-06 22:58:25作者:

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具体规定是什么

1、申请回避权是诉讼当事人享有的一项权利。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2、申请回避的期限。根据回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诉讼阶段都可以提出回避申请。3、其他。

司法审判一定要给当事人提供一个绝对公平的环境,司法界的工作人员应该一般都懂得自行回避的这个制度,而且就算在此过程当中,有个别工作人员不遵守国家规定自己不懂得避嫌的话,那当事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有权利要求其必须回避。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认识一下,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具体规定是什么?

一、刑事诉讼法回避制度具体规定是什么?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第三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三十一条 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二、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另外,参与侦查活动的记录人、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参与检查活动的书记员、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聘请或指派的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参与审判活动的法庭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长回避问题时,由副检察长主持,检察长不得参加。审判委员会讨论院长回避问题时,由副院长主持,院长不得参加。

刑事诉讼法当中的回避对象主要是指参与刑事案件的国家工作人员,当事人等这些特殊的,如果不进行回避的话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案件公平审判的必须要回避。比如在刑事案件当中的受害者和侦查人员正好属于亲属关系,很显然就必须得回避。


延伸阅读:

本文标签: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