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6 18:00:25作者:
单位犯罪是指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或经单位领导集体决定,实施了《刑法》明文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刑法》之中明确规定了单位是犯罪主体的情形,单位、单位的负责人都会受到刑事处罚。
一、根据刑事法律的规定什么叫单位犯罪?
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或经单位领导集体决定,实施了《刑法》明文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叫单位犯罪。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判处刑罚。
其基本特征如下:
1、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法定性。所谓的单位犯罪主体法定性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1)单位犯罪主体范围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不是任何单位或者组织都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构成单位犯罪的。
(2)某一具体单位犯罪罪名的犯罪主体是法定的。有的单位犯罪的主体法律规定必须是特定的,如《刑法》第387条规定的单位受贿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其他单位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2、单位犯罪的意志的整体性。单位意志不是单位内部某个成员的意志,也不是各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单位领导集体或者代表单位整体利益的成员在领导、指挥、决策、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单位整体性的意志,即单位的整体意志。
3、单位犯罪利益的整体性。单位的利益即包括非法利益也包括合法利益。
单位的故意犯罪是在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支配下实施的危害行为,这时单位犯罪所谋取的利益自然具有非法性。然而,单位的过失犯罪行为就不能一概而论。在单位的过失犯罪中,有的引发犯罪的因素是基于谋取非法利益,如在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中施工单位为了偷工减料,造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是属于谋取非法利益形成的单位过失犯罪;有的单位过失犯罪引发的犯罪因素并不是基于谋取非法利益,而是从事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履行常规的工作职责过程中发生的单位过失犯罪就不能理解为单位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4、单位犯罪罪名的法定性。单位只能作为《刑法》明确规定范围内罪名的犯罪主体,但不能作为只能由自然人实施的犯罪的主体,如不能作为故意杀人罪、重婚罪、抢劫罪、贪污罪等罪名的犯罪主体。
二、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①公司。公司是一种特殊组织形式的企业,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运作组织方式。根据我国公司法律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②企业。根据我国企业法律规定,企业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批准设立或者注册登记程序,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这里的企业是指公司以外的企业。
③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批准设立的行使各种社会职能的组织。我国的事业单位种类很多,按照职能可以分为:教学科研文化事业单位等等;按照所有制可以分为:国家事业单位、集体事业单位、私营事业单位和在我国依法设立的外资事业单位。
④机关。在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机关是指国家机关,它是享有并行使国家决策、领导、管理职能,保障国家正常秩序的各级组织机构。我国的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执政党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政治的协商机关等。
⑤团体。我国的团体,是指依照法定程序成立并登记备案的各种具有社会职能性、公益性、公众性、行业性或者学术性的组织。
公司、企业以及一般的社会团体,都有可能是单位的犯罪主体。若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某单位确实犯罪了,公安机关一般会在结束侦查的时候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审查,一旦检察院审查后决定向法院起诉,单位、以及单位的负责人都有可能会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