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6 10:46:50作者:
1、明确了“司法鉴定”的概念及特性 2、对鉴材的审查有所不同 旧版规定。根据2007版《通则》,鉴定机构对送检的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有审查义务。实践中,对鉴定材料真实性有异议的,有的法院会将此问题一并提交鉴定机构审查判断。如此,此种审查具备了实质性的司法审查的性质。
每当发生了诉讼案尤其是刑事诉讼的时候,采集证据,确定与案件相关事物的合理合规性的时候,往往就要走一次司法鉴定程序。而每个一段时间,司法部门会对司法鉴定程序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看看现在新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做了哪些修改,在次基础我们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一、明确了“司法鉴定”的概念及特性
1、概念上,启用了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条的规定。本次修订,司法部将《决定》第一条之“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完整置于修订版《通则》第二条,作为该条的前半句。
2、修订后的“司法鉴定”具备三个特性:
①启动程序的法定性,是指“司法鉴定”仅发生于诉讼活动中,包括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修订版《通则》第二条、第十一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办案机关的司法鉴定委托”之规定,已显然明确了司法鉴定程序只能由办案机关委托而发动,将来司法鉴定机构恐不再受理司法机关以外的鉴定委托。办案机关指的是办理诉讼案件的侦查机关、审查起诉机关和审判机关。
②待解决问题的专门性,且是针对已进入诉讼程序后所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这体现在修订版《通则》第二条前半句。前言之“已进入诉讼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包括法院正式立案受理,也包括法院接受起诉材料后未正式受理之前,即先行启动鉴定程序,待鉴定意见出具后再正式受理案件之情形。
③鉴定意见的辅助性,这一点是司法鉴定的本质所决定的。
二、对鉴材的审查有所不同
1、旧版规定。根据2007版《通则》,鉴定机构对送检的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有审查义务。实践中,对鉴定材料真实性有异议的,有的法院会将此问题一并提交鉴定机构审查判断。如此,此种审查具备了实质性的司法审查的性质。
2、新版的变化之处。修订版《通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改变了鉴定机构以前所担当的这一司法审查角色。根据这一新的规定,鉴定受理前后,如果当事人一方对鉴材真实性、合法性提出异议的,鉴定机构应将该问题交由委托的办案机关处理,待办案机关出具明确意见后,再行决定受理或终止与否。
3、问题的提出。根据2中所述的异议规定,鉴定机构的实质性审查义务是否已被免除?目前来看,这一点并不明确,而且实践中各地做法都不统一,难有定论。对此,只能具体到个案时再行解决。
三、完善了鉴定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
1、旧版规定,鉴定事项完成后,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指定专人对该项鉴定的实施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是否采用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情况进行复核。实践中,做法不一,有的鉴定意见书上复核人签名,有的则无。
2、修订版《通则》第三十五条则规定,“司法鉴定人完成鉴定后,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鉴定程序和鉴定意见进行复核;对于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重新鉴定的鉴定事项,可以组织三名以上的专家进行复核。
“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后,应当提出复核意见并签名,存入鉴定档案。”
相比,修订版《通则》施行后,复核是必经程序,复核人必须在鉴定意见书上提出复核意见并签名,否则就会导致鉴定意见的效力因欠缺这一必要程序而受到重大影响,甚而无效。
四、重新鉴定更加规范
1、重新鉴定时,另行委托鉴定机构是原则,仍委托原机构是例外。
2、接受委托的重新鉴定机构的资质应当不低于原司法鉴定机构。
3、负责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人中应当至少有一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重新鉴定的复核程序中,以组织三名以上的专家进行复核为其指导原则,但不是必须。
五、增加规定鉴定意见书的补正规则
规则1 补正限于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图像、谱图、表格不清晰的;
1、签名、盖章或者编号不符合制作要求的;
3、文字表达有瑕疵或者错别字,但不影响司法鉴定意见的。
规则2 原鉴定意见书上为补正是原则,另行出具补正书是例外。且也应当有一名以上鉴定人在补正处签名。
规则3 补正不得改变鉴定意见的原意。
变化六司法鉴定人出庭独立成章
修订版《通则》对鉴定人出庭问题单独规定于第五章,共计四个条文。
严谨性和务实性更加明显,虽然有些缺乏新意,但依然有利于司法鉴定的正确进行。司法鉴定通则为各种案件的司法鉴定程序提供了意见和行为准则,使司法鉴定在合规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