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6 05:40:42作者: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出庭流程是包括:庭审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在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性规定中,目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一般由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办理,刑事案件审查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查由不同部门执行。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的程序有庭审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程序,具体的庭审程序和方式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法院在进行开庭审理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庭审的有关规定来进行处理。
1、庭审准备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2、法庭调查
(1)当事人陈述,首先由原告口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然后由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见。
(2)出示证据和质证,当事人陈述结束后,必须将案件的有关证据在法庭上展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3、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
4、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这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阶段。
《民事诉讼法》第135条对普通程序的审结期限作了如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由于民事诉讼法对需要再次延长而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的期限没有明确,因而,从
理论上讲,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没有最长的期限。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经本院
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3个月。
庭审程序作为司法判决的一个情况,一般是在犯罪事实进行明确认定后,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和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后,由审判机关依据法律适用情况进行合法的判决,并根据判决的结果来执行相关判决情况。
实践中,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据很大程度上依赖刑事案件证据。但刑事证据转化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证据,需要对案件被告人范围、民事侵权事实、公益受损程度等内容重新认定,在我国的公益诉讼的审理过程中,是一定要及时的保护自己的权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