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6 04:40:22作者:
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针对我国申请取保候审怎么办理?的问题,我们在下面的文章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解答您的问题。
1、被申请人或者其家属、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申请取保候审;
2、办案机关应当填写取保候审申请书,报县、市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3、保证人或者保证金应当交由办案机关审查。
如果有担保人,请填写担保书;
4、填写取保候审决定书;
5、向取保候审人员公告规定,说明事项,告知法律责任;
6、将取保候审人员移送派出所执行;
7、保释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
若犯罪嫌疑人在刑事拘留期间生病需要治疗,是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由犯罪嫌疑人亲属(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向办案单位书面提出申请,由办案单位依据案情,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
若同意取保候审,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犯罪嫌人一方的单位的领导或者亲属作为保证人,保证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
另一种方式是犯罪嫌疑人向办案单位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保证在取保侯生期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遵守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保证金全额退还,否则办案单位可以将保证金没收!对于取保候审的条件: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从规定可以看出,其范围涵盖了除可能无期徒刑、死刑外的所有犯罪,而“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又是几乎任何一个案件都可以套用的。
但是,也正是因为法律规定的宽泛,实践执行中取保候审的办理也就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多数情况下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家属认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而办案单位却认为不符合。
可大家适用的的确是同一个标准,却能够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实践中,除具备以上两条规定之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更容易办理取保候审:
(一)非暴力犯罪的。
相对于暴力犯罪而言,盗窃、抢夺、诈骗等非暴力犯罪的案件在办理取保候审时更容易一些;
(二)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实践中90%以上审判时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可能会被判缓刑,而缓刑的前提是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审理期间办理了取保候审,而判决时因不能缓刑而判3年以上的实刑,之后再被收监,就会令被告人产生对法律的不理解、对法不可知的恐惧以及对法无定律的迷惑,也不利于其改造。
所以,司法实践中,有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很难取保候审。
(三)存在严重疾病,严重危及生命健康的,生活不能自理的。
这类情况,不存在社会危险性。
司法实践中,以这个理由申请取保候审的,只有严重到危及生命健康的,才会批准取保候审。
(四)怀孕的妇女和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这一条法律已经作出规定,实践中,孩子较小的也存在可能争取到取保候审的有利条件。
(五)认罪的。
如果不认罪,一般很难取保候审。
(六)财产案件,退赃,积极交纳罚金的。
(七)人身损害案件,积极赔偿被害人,并争取到被害人谅解的。
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应当注意相关的刑事法律的规定,不要干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以受到法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