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规定》适用于()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2023-02-04
更新时间:2023-08-06 04:36:00作者:
侵犯个人公民信息判多长时间,应当是根据犯罪的情节严重程度来判断。通常情况之下,都是需要对此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判处拘役。毕竟这种行为相对于其他犯罪来说,是已经严重侵犯到他人的个人隐私。
一、侵犯个人公民信息判多长时间?
侵犯个人公民信息判多长时间,应当是根据犯罪的情节严重程度来判断。一般来说,一个案件从刑事拘留到审判大约需要4个月或4个半月,这只是一个平均时间。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证据是否充分、被告人是否认罪、人数是否多等因素,公安机关的拘役期限一般为14天,对逃逸、多发、团伙犯罪案件的拘役期限可以延长至37天。逮捕后的羁押期限一般为两个月,案情比较复杂的,可以再延长一个月。此外,如果有重大犯罪集团案件或逃犯,可以再申请两个月。
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1、公民个人信息的内涵及特征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2、非法手段的认定
从窃取的特征分析,非法手段至少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是违背了信息所有人的意愿或真实意思表示;
2)是信息获取者无权了解、接触相关公民个人信息;
3)是信息获取的手段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认定是怎样的?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究刑事责任。但何为“情节严重”,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循。从立法背景看,近年来,公民信息广为泄露,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
公民的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个人和企业是不能随意的泄露个人信息或者贩卖个人信息谋取不当收入,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那么就会被 追究刑事责任判刑坐牢,把自己的前途尽毁。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因而如何确定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范围是一个重要问题。公民个人信息是指公民个人不愿为一般普通社会公众所知并对公民个人有保护价值的信息。我国公民的信息是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的,其他人不得以任何手段和形式泄露、买卖或者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的将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且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造成的结果恶劣程度进行定罪,最严重的有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侵犯个人公民信息判多长时间,应当是根据犯罪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来做出不同的认定,但是必须要符合我们国家刑法当中所规定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本篇文章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存在疑问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与专业律师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