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1:11:48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虎耳草
名称出处:《履巉岩本草》
概况异名:石荷叶(《纲目》),金线吊芙蓉(《生草药性备要》)。
基源:为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虎耳草的全草。虎耳草属全世界约400种;中国有200多种,其中有25种左右可供药用。
原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L.)Meerb.(S.sarmentosa L.),又名红线草(浙江),金线莲(江西),丝丝草(湖南),石丹药(四川),
历史:始载于《履巉岩本草》。《纲目》称虎耳,云:“虎耳,生阴湿处,人亦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如荷叶盖状,人呼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夏开小花,淡红色。”经考证,即为本植物。
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茎高15~45cm,全株有毛。匍匐茎长而纤细,赤紫色,着地后另生新株。叶茎生或有时1~2片生于茎基部,肥厚肉质;叶柄片3~20cm;叶片肾形或近圆形,长2~7cm,宽2.5~12cm,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有浅裂及不规则的钝锯齿,上面绿色,常具白色斑纹,下面常红紫色或有斑点,两面均被长伏毛。圆锥花序稀疏;花梗有短腺毛;苞片披针形,长3~5mm,具柔毛;花两性,不整齐;萼片5,卵形,稍不等大,顶端钝尖,向外伸展,长1.8~3.5mm,背面及边缘密生柔毛;花瓣5片,白色,上面3片小,卵形,长28~4mm,有红斑点,下面2片大,披针形,长10~15cm;雄蕊10枚,花丝棒状,花药紫红色;子房上位,心皮2,合生,花柱2,柱头极小;蒴果卵圆形,长4~5mm,顶端具宿存花柱,呈2喙;种子多数,卵形,具瘤状突起。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37页 图200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900m以下的山地阴湿处,野生或栽培。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在阴凉湿润、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生长。用分株繁殖。一年四季都可挖取宿根或匍匐枝长出的幼苗作种苗,按行株距各17cm开穴栽种,深度以浅为宜,将须根埋压土中即可。栽后保持土壤湿润,经常除草,拔除过大的苔藓植物。夏季注意遮荫,必要时设柱搭棚。
采集:全年可采。药材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等地。
化学性质全草含熊果酚甙、马粟树皮素、岩白菜素、去甲岩白菜素(Norbergenin)、三甲基去甲岩白菜素(Tri-O-methylnorbergenin)[1]。叶含虎耳草甙(Saxifragin)、槲皮素、岩白菜素、槲皮素-3鼠李糖甙,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琥珀酸、反-甲基丁烯二酸等[2]。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0。
[2]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8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