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杏仁

更新时间:2023-02-02 21:08:11作者:百科

杏仁

概况

异名:杏核仁(《本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苦杏仁(《临证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

基源:为蔷薇科杏属部分植物的味苦的干燥种子。杏属全世界约有8种,中国产7种。

原植物:正品杏仁一般有3种: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又名甜梅(江南录),杏树(《救荒本草》),杏花(《花镜》),归勒斯(蒙语)。野杏A.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uet Lu(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山杏A.sibinca.(L.)Lam.(Prunus sibirica L.),又名西伯利亚杏,西柏日-归勒斯(蒙语)。另有1种在东北部分地区作杏仁用:东北杏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又名辽杏。

杏仁有甜、苦之分,药用为苦杏仁,甜杏仁多制副食品用。栽培的杏和野杏所产的种子,甜的较多,野生的一般均为苦的。从原植物来看,山杏、东北杏及野生的野杏的杏仁为苦的;栽培的杏及野杏的杏仁,有些是苦的,有些是甜的。

历史:杏始载于《别录》,列为下品,陶弘景谓:“杏生于晋川山谷,五月采之。”“凡用杏仁,以汤浸去皮尖、炒黄,或用面麸炒过。”《图经本草》谓:“杏核仁,今处处有之。其实亦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味酢,不及金杏。杏子入药,今以东来者为胜,仍用家园种者。山杏不堪入药。”从上所述,可知古时所用杏仁,多以家杏为主,而无甜苦之分,并认为山杏(野杏)不堪入药,今药材则以苦杏仁为主。因此不管家杏或野杏,凡是苦的杏仁均作药用。

形态:杏为乔木,高5~8m;树皮灰褐色,纵裂;多年生枝浅褐色,皮孔大而横生;一年生枝浅红褐色,有光泽,无毛,具多数小皮孔。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长5~9cm,宽4~8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叶边有圆钝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叶脉间具柔毛;叶柄长2~3.5cm,无毛,基部常具1~6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1~3mm,被短柔毛;花萼紫绿色,萼筒圆筒形,外面基部被短柔毛;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花后反折;花瓣5,白色或带红色,具短爪;雄蕊约20~45,稍短于花瓣;子房被短柔毛,花柱1,与雄蕊几等长,下部具柔毛。果实球形,稀倒卵形,直径约2,5cm以上,白色,黄色至黄红色,常具红晕,微被柔毛;果肉多汁,成熟时不开裂;核卵形成椭圆形,两侧扁平,顶端圆钝,基部对称,表面稍粗糙或平滑;种仁味苦或甜。(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8卷.28页.图版4∶1-3)

生境与分布:中国各地均产,多数为栽培,尤以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种植较多,少数地区逸为野生。

野杏与杏的不同之处在于:叶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花常2朵,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红色;核卵球形,离肉,表面粗糙而有网纹。本变种主要产于中国北部地区,栽培或野生,尤其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生长。

山杏与杏不同之处在于:植株较小,呈灌木或小乔木状,高2~5m;叶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长渐尖至尾尖:果肉薄而干燥,成熟时开裂;核基部常不对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东北杏与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叶边具不整齐细长尖锐重锯齿,幼时两面具柔毛,花梗长7~10mm;果梗稍长于花梗。分布于吉林、辽宁等地。

生药

栽培:杏树适应性强,能耐寒、耐旱、耐贫瘠;山区、平原均可种植。用种子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于秋季播种,按行距25cm、深6~10cm开条沟,每隔6cm播1粒种子,每亩用种量20kg。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和细土。培育2年就可出圃,于秋末或早春定植,行株距各5m,每穴栽1株,覆土踩紧,浇水定根。以后每年注意中耕除草,冬季需追施人畜粪或厩肥、堆肥,并结合培土。嫁接繁殖,可用李、梅、桃等幼苗做砧木,在8月进行芽接,培育1~2年后移栽。

采集: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晾干。杏仁主产于中国北方,以内蒙古东部、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产量大。

山杏仁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西伯利亚杏仁主产中国东北地区,河北也产。

鉴别

性状:①杏仁扁心脏形,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厚,左右略不对称,长1.2~1.7cm,厚4~6m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细小的颗粒状突起,尖端一侧有深色短线形种脐,基部有椭圆形的合点,自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凹下的维管束脉纹,布满种皮,种皮薄,除去种皮,可见乳白色子叶2枚,富油性。气无,加水共研,发生苯甲醛香气,味苦。 ②山杏仁性状特征与杏仁相似。 ③西伯利亚杏仁呈圆锥形而稍扁,长1~1.2cm,宽约1cm,厚约6mm。种皮黄棕色。均以粒饱满,完整者为佳。

显微 ①杏仁 种子中部横切面:种皮外表皮细胞1列,散有长圆形、卵圆形、贝壳形及顶端平截而呈梯形的黄色石细胞,石细胞高38~95μm,宽30~57μm,上半部突出于表面,壁较厚,纹孔少或无,下半部埋在薄壁细胞间,壁较薄,纹孔及沟纹多。下方为细胞皱缩的营养层,有细小维管束。内表皮1列,含黄色物质。外胚乳为数列颓废的薄壁组织。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77页.图44、45) ②山杏仁 粉末:黄白色。1)种皮外表皮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连接成行或聚集成群,淡黄色、鲜黄色或黄棕色,侧(断)面观大多呈贝壳形、类圆形、卵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梭形,径向27~76μm,底部宽18~60μm,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呈半月形、弓形或圆拱形,约占高度的一半,壁厚5~10μm,层纹及纹孔明显,底部壁厚3~5μm,层纹无或极少,纹孔甚密;表面观石细胞呈类圆形、多角形、类多角形或棱形,纹孔大而密,类圆形、类三角形或茧形。 2)种皮外表皮细胞类圆形黄棕色或棕色,常与种皮石细胞相连,壁常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 3)子叶细胞含糊粉粒,直径5~7μm,较大的糊粉粒中有一细小簇晶,直径2~6μm;并含脂肪油滴。 4)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直径14~29μm,壁厚至5μm,含脂肪油滴。(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35页.图261) ③山杏仁 粉末:黄白色。种皮外表皮石细胞侧(断)面观呈类圆形、卵圆形、贝壳形或扁梭形,径向22~54μm,底部宽14~72μm,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呈半月形或微拱形,壁厚6~10μm,底部壁厚5~7μm,层纹无,纹孔甚密;表面观石细胞呈类圆形、卵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类长圆形,纹孔大而密,类圆形、茧形或不规则分枝状。种皮外表皮细胞壁较薄,有的角隅处微增厚,子叶细胞含糊粉粒,较大的糊粉粒中有一细小簇晶,直径4~7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37页.图262) ④东北杏仁 种子横切面:石细胞多呈突出的长贝壳形,上端较小,基部较宽大,高46~95μm,宽42~91μm,全体有纹孔,孔沟细密。(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77页.图45)

理化:取样品粉末0.5g,加等量碳酸钙共研碎,放入具塞三角瓶中,加石油醚(60~90℃)4ml冷浸过液,吸去石油醚,吹干,再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乙醇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苦杏仁甙为对照,以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1∶2)为展开剂,展距18cm,碘蒸气显色,苦杏仁甙显黄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77页.图46)

加工炮制:①杏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②杏仁 取净杏仁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去皮。用时捣碎。 ③炒杏仁 取杏仁,用文火炒至黄色。用时捣碎。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种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约2%,脂肪油含量为50%,主要为α-桐油酸(α-Elaeostearic acid),并含胆甾醇、雌酮(Estrone)雌二醇。此外,尚含苦杏仁酶(Emulsin),苦杏仁甙酶(Amygdalase),及樱甙酶(Prunase)[1,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1。
[2]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10。

本文标签:杏仁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秦皮
下一篇:钩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