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白首乌

更新时间:2023-02-02 21:06:12作者:百科

白首乌

概况

异名:泰山何首乌(《山东中药》),泰山白首乌(《中药材品种论述》),和尚乌(《山东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白首乌的块根。鹅绒藤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53种、12变种。

原植物: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 Decne.(Asclepias hastata Bge.),又名地葫芦、山葫芦、野山药(河北)。

形态:攀援性半灌木,块根粗壮。茎纤细而韧,被微毛。叶对生,戟形,长3~8cm,基部宽1~5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粗硬毛,以叶面较密,侧脉约6对。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比叶为短;花萼裂片披针形,基部内面腺体通常缺或少数;花冠白色,裂片长圆形;副花冠5深裂,裂片呈披针形,内面中间有舌状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基部5角状,顶端全缘。蓇葖单生或双生,披针形,无毛,向端部渐尖,长约9cm。直径约1cm;种子卵形,长约1cm,直径约5mm;种毛白色绢质,长约4cm。花期6~7月,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75页.图490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山谷或河坝、路边的灌丛中或岩石缝隙中。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山东、河南。

生药

采集:早春幼苗未萌发前或11月采收,以早春采收为佳,采收时,不要损伤块根。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残茎和根须,晒干,或切厚片晒干。药材主产于山东。以块大,粉性足、断面白色者为佳。

鉴别

显微 根(直径约0.8cm)横切面:石细胞由5~7列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常4~5或7~8个径向排列,少数为单个或2个散列,导管直径15~90μm。无乳汁管。其余与耳叶牛皮消相似。(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54)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加乙醇同流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用氯仿萃取,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当体积,滴加于10倍量石油醚中,得黄色絮状沉淀,抽滤,沉淀用氯仿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 31)下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后.喷以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液,于100℃烘10分钟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10)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9种不同维生素,其中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并含有人体必须的全部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从中国产的白首乌3个品种提取分离出磷脂类、多羟基孕甾烷酯甙等生物活性成分,并得到一个新的天然产物白首乌二苯酮(2’,5’,2,6-四羟基,6’-甲基13-乙酰基二苯酮)。白首乌总甙的水解产物中分得3个已知甾酯型甙元,分别为:告达庭(Caudatin)、开德甙元(Kidiolanin)和萝藦甙元(Metaplexigenin)[1-3]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3;(1):30。
[2] 中国医药学报 1987;(2):23。
[3] 药学学报 1988;23(4):276。

本文标签:白首乌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香芋
下一篇:人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