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淫羊藿

更新时间:2023-02-02 20:47:55作者:百科

淫羊藿

概况

异名:仙灵脾(《雷公炮炙论》),三枝九叶草(《本草图经》),牛角花(《贵州民间药方集》),肺经草(《湖南药物志》)。

基源: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粗毛淫羊藿的茎叶。

原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um Maxim.(E.rotundatum Hao)。又名心叶淫羊藿《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朝鲜淫羊藿E.koreanum Nakai。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ieb et Zucc.)Maxim.(E.sinense Sieb.;Aceranthus sagittatus Sieb et Zucc.)。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 Franch.,又名尖叶淫羊藿。

历史:淫羊藿始载于《本经》。《别录》载:“生上郡阳山(即今陕西西北及内蒙乌审旗地区)。”《纲目》记:“一茎三丫,一丫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细齿有微刺。”从本草的形态及分布应主要是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cm;根茎长,横走,质硬,须根多数。叶为二回3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5cm,宽2~4cm,先端阔锐尖,边缘具锯齿,基部深心形,侧生小叶不对称,外侧有小尖头。花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有腺毛;花通常白色。花期6~7月,果期8月。(图见《中药大辞典》.2251页)

朝鲜淫羊藿与上种不同在于二回3出复叶,小叶9片,叶片卵状心形或长卵状心形,长4.0~9.5cm。4~6花成总状花序,花黄白色或乳白色。花期6~7月,果期8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636页.图619)

箭叶淫羊藿与上种不同在根出叶1~3枚,3出复叶,小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5~5cm;茎生叶常对生于顶端,形与根出叶相似,基部呈歪箭状心形,外侧裂片特大而先端渐尖。花多数,聚成总状或下部分枝而成圆锥花序,花小,直径仅6~8mm,花瓣有短矩或近于无距。花期2~3月。果期4~5月。

粗毛淫羊藿与上种不同在叶为3小叶或单叶,小叶片狭长,叶背有柔毛。总状花序具10~15朵花,小花梗长而无毛,距较内部的花萼长1倍。

生境与分布:淫羊藿生于阴湿的山沟中。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湖南、广西。

朝鲜淫羊藿生长于多荫蔽的杂木林及灌丛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箭叶淫羊藿生于山坡竹林下或路旁岩石缝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

粗毛淫羊藿分布于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

化学性质

箭叶淫羊藿全草含淫羊藿甙(Icariin),微量挥发油及植物甾醇[1]。淫羊藿茎叶含淫羊藿甙,叶尚含挥发油、蜡醇、卅一烷,甾醇,鞣质,油脂。脂肪油中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2]。淫羊藿还含:4′-甲氧基-5-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黄酮3-葡萄糖(1→2)鼠李糖-7-葡萄糖甙,4′-甲氧基-5-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黄酮3-木糖(1→2)鼠李糖-7-葡萄糖甙,4′-甲氧基-5-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黄酮3-鼠李糖(1→2)鼠李糖-7-葡萄糖甙[3],β-去水淫羊藿素(β-Anhydroicaritin),去-O-甲基-β-去水淫羊藿素[4]。淫羊藿变种(Epimedium grandiflorum var.thunbergianum)地上部分含淫羊藿次甙(Icariside)A1、B1、B2、C1、C2、C3、C4,毛柳甙(Salidroside),唐松草甙(Thalictoside),苄基葡萄糖甙[5],淫羊藿次甙A2、A3、A4、B5、B6、B7、E3、F1、F2、G1,(Z)-3-己烯葡萄糖甙和布竹柏醇-C-葡萄糖(Blumenol-C-glucoside)[6]

箭叶淫羊藿地上部分含箭叶淫羊藿素A,B(Sagittatin A,B)[7],箭叶淫羊藿甙A,B,C(Sagittatoside A,B,C),淫羊藿素A,B,C(Epimedin A,B,C)[8],去水淫羊藿素-3-O-α-鼠李糖甙(Anhydroicaritin-3-O-α-rhamnoside),淫羊藿素-3-O-α-鼠李糖甙和淫羊藿次甙Ⅰ(Icariside-Ⅰ)[9],淫羊藿次甙(Icariside)E6、E7,淫羊藿醇(Icariol)A1、A2,淫羊藿次甙D3、H、B9[10]

心叶淫羊藿含淫羊藿甙和淫羊藿次甙Ⅰ(Icariside-Ⅰ)[11]以及宝藿甙I(Icariside-Ⅱ,Baohuoside Ⅰ)[12]

尖叶淫羊藿(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地上部分含粗毛淫羊藿甙(Acummatin)(1)[13]和尖叶淫羊藿甙(Acuminatoside)(2)以及已知化合物淫羊藿甙、淫羊藿新甙A(Epimedoside A)和山柰甙(Kaempferitrin)[14]

从箭叶淫羊藿叶分到三个酚氧色酮化合物:6-去甲氧基-4′-甲基-8-异戊烯基茵陈色酮,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酮(6-Demethoxy-7-methylcapillarisin),6-去甲氧基-7-异戊烯基茵陈色酮[15]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57。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672。
[3] J Chromatogr 1988;456(2)∶392。
[4] CA 1992;116∶166012u。
[5] Chem Pharm Bull 1987;35(3)∶1109。
[6] Chem Pharm Bull 1988;36(7)∶2475。
[7] Planta Med 1989;55(3)∶309。
[8] Phytochemistry 1988;27(11)∶3641。
[9] Phytochemistry 1987;26(3)∶861。
[10] Phytochemistry 1991;30(6)∶2025。
[11] 药学通报 1987;22(3)∶129。
[12]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4;15(3)∶268,药学学报 1988;23(10)∶739。
[13] 药学学报 1992;27(5)∶397。
[14] J Nat Prod 1992;55(5)∶672。
[15] CA 1993;118∶143486d。

本文标签:淫羊藿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乔木紫珠
下一篇:金凤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