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铺地草

更新时间:2023-02-02 20:46:02作者:百科

铺地草

概况

异名:小奶汁草(广西梧州、《广西民间中草药》),小号乳仔草、红乳草、小飞扬(福建)。

基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铺地草的全草。

原植物:铺地草Euphorbia prostrata Ait.

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体具白色乳汁。茎纤细,基部多分枝,匍匐或披散,带紫红色,朝上的一面常被毛。叶对生,叶柄短;托叶小,三角形;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8mm,宽3~5mm,先端圆,基部偏斜,边缘具不明显的锯齿,背面疏生细柔毛,常带紫色。杯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苞片外面被毛;花序内具4朵雄花及1朵雌花;雄花仅有1雄蕊;雌花子房三棱形,仅脊上被毛,余均无毛,花柱3枚,离生,顶端2裂。蒴果三棱形,长约1.5mm,除果瓣的脊被毛外,其余均无毛。花果期4~10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农舍家前房后、路旁或荒地草丛中。分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各地。世界热带地区亦有分布。

化学性质

含山柰酚、槲皮素、槲皮甙、秋英甙(Cosmosiin,即芹菜素葡萄糖甙)、鼠李亭3-半乳糖甙[1]。从叶中分得3种新化合物:铺地草素A、B、C(ProstratinA,B,C)和11种已知化合物:鞣云实精(Corilagin)、1,2,3-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大花特罗马素Ⅰ,Ⅱ(Telhmagrandin Ⅰ,Ⅱ)、牻牛儿素(Geraniin),玫瑰素A、B、D、E、G,和槲皮素3-β-D-木吡喃素(1→2)-β-D-葡萄吡喃糖甙[2]。尚含没食子酸[3]、β-谷甾醇、豆甾醇、丙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乌氨酸、2-氨基丁酸、三十烷酸甲酯、三十二烷酸甲酯[4]

参考文献

[1] CA 1982;97:197350q。
[2] Chem Pharm Bull 1990;38(12):3296(CA 1991;115:5109v;CA 1992;117:108086f)。
[3]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4):225。
[4] CA 1992;116:252100c。

本文标签:铺地草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獭肉
下一篇:良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