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蛇莓

更新时间:2023-02-02 20:44:23作者:百科

蛇莓

概况

异名:蛇藨、地莓、蚕莓(《纲目》),蛇含草、蛇泡草、蛇盘草、哈哈果、麻蛇果(《滇南本草》),九龙草(《纲目拾遗》),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三点红、龙吐珠、狮子尾(《生草药性备要》),地锦(《植物名实图考》),三匹方(《草木便方》),一点红(《岭南采药录》),小草莓、地杨梅(《陆川本草》),三脚虎(福建),红顶果、蛇蒿、雪丁草、血疔草(云南),红毛七(湖北),三叶蛇、三面风、紫莓草(江苏),蛇黾草(湖南),落地杨梅(广西),老地蜢、金蝉草(贵州),蛇不见(江西),蛇婆、蛇莓、龙吐珠(台湾)。

基源: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的全草。蛇莓属全世界约有5~6种;中国有2种,均药用。

原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Fragaria indica Andr.;Potentilla indica(Andr.)Wolf;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 var.major Makino]

历史:蛇莓之名始载于《别录》。《纲目》:“蛇莓园野多有之,此物就地引细蔓,节节生根,每枝三叶,叶有齿刻,四五月开小黄花,五出,结实鲜红,状似覆盆而面与蒂则不同也,其根甚细。”按此说明与附图对照,应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壮;匍匐茎多数,长30~100cm,有柔毛。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长2~5cm,宽1~3cm,先端圆钝,边缘有钝锯齿,具小叶柄;叶柄长1~5cm,有柔毛;托叶宽卵形,长5~8mm。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cm;花梗长3~6cm;萼片卵形,长4~6mm;副萼片倒卵形,长5~8mm,比萼片长,先端常具3~5锯齿;花瓣倒卵形,长5~10mm,黄色,先端圆钝;雄蕊20~30;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绵质,鲜红色,有光泽,直径10~20mm,外面有长柔毛。瘦果卵形,长约1.5mm,光滑或具不显明突起,鲜时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7卷.359页.图版56∶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800m以下山坡、河岸、草地、潮湿的地方。分布于中国辽宁以南各省区。阿富汗、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欧洲及美洲均有。

生药

采集:全年均可采收全草,阴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含三十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木栓酮(Friedelin),β-香树脂素[1],甲氧基去氢胆甾醇[2],含有蛋白质的丹宁多糖,多糖的组成有:没食子酸、己糖、戊糖、糖醛酸和蛋白质[3,4]。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含量占53.1%[5]

参考文献

[1] J Indian Chem Soc 1983;60(5)∶507。
[2] CA 1986;104∶126494y。
[3] CA 1989;111∶166938x。
[4] CA 1991;114∶94729s。
[5]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1。

本文标签:蛇莓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胃友
下一篇:中华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