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0:32:25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芦竹根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基源:为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的根茎。芦竹属全世界5种;中国有2种,其中1种常入药。
原植物:芦竹Arundo donax L.
形态:多年生,具粗壮根茎。秆直立,粗大,高2~6m,径约1~1.5cm。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纤毛;叶片扁平,基部耳状抱茎,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密,长30~60cm,分枝上举,小穗长10~12mm,有2~4小花;颖披针形,几等长,长约8~10mm,具3~5脉;外稃背面中部以下密生略短于稃体之白色柔毛,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基盘长约0.5mm,上部两侧具远短于稃体的柔毛,第一外稃长8~10mm;内稃长约为外稃之半。花果期10~12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951页.图273)
生境与分布:常生长于河岸、道旁。由江苏、浙江经华中至华南及西南地区。旧大陆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为佳。多用分株繁殖,于9~10月间挖起全丛,自分枝以上1~2节处,砍去茎秆,劈分为数小丛,每丛有茎秆2~3株,注意保护根茎上的芽。按行、株距各66cm穴栽,深30cm,每穴栽1丛,覆土踩紧,浇水定根,再盖土。次年春季新叶萌发时,可用人畜粪水追施1次。以后每年注意除草,越冬前用堆肥或草木灰撒施,并培土壅蔸,促使笋多笋壮。
采集:夏季拔起全株,砍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或整条晒干。药材产于四川。
鉴别:根茎扁圆条形,弯曲,长10~18cm,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突起芽苞,基部周围有须根痕,节上有残留的叶鞘,或全为叶鞘包围。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味苦。以质嫩、茎秆短者为佳。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根茎含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甲基色胺(5-Methoxy-N-methyltryptamine)、蟾毒色胺(Bufotenine)、去氢蟾毒色胺(Dehydro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等多种吲哚衍生物[1]。
附 芦竹叶含芦竹碱(Gramine)、芦竹次碱(Donaxarine)、三十烷、羽扇醇、α-及β-树脂醇、三十烷醇、无羁萜、菠菜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吲哚-3-烃胺芦竹碱(Indole-3-alkylamine-gramine)、N-N-二甲基色胺及蟾蜍特宁(蟾毒色胺)。叶片内含有β-香树醇、羽扇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成熟秆内含有L-阿拉伯糖-D-葡萄糖醛酸-木聚糖、D-木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α-O-(4-O-甲基-α-D-葡萄糖、吡喃糖尿醛酸)-D-木糖。花含芦竹碱及其甲羟化合物、N,N-二甲基色胺甲羟化合物I(Eleagnine)及3,3-双(吲哚-甲基)氢氧化二胺(Ⅰ Ⅰ)[2,3]。
[1] CA 1969;71:20786e。
[2]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01。
[3] Phytochemistry 1971;(11):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