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豇豆

更新时间:2023-02-02 20:30:38作者:百科

豇豆

概况

异名:羊角、豆角(《医林纂要》),浆豆(《贵州民间方药集》)。

基源:为豆科豇豆属植物豇豆的种子。

原植物:豇豆Vigna sinensis(L.)Savi

历史:《纲目》首载,称:“豇豆处处三四月种之,一种蔓长丈余,一种蔓短,其叶俱本大末尖,嫩时可茹,其花有红、白二色,荚有白、红紫、赤,斑驳数色,长者至二尺,嫩时充菜,老则收子。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多……。”根据以上描述,即为豇豆。

形态:一年生缠绕草本,茎无毛或近于无毛。3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5~13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小叶斜卵形,两面无毛,托叶卵形,着生处下延成短距。总状花序腋生,有花2~5朵;花萼钟状,萼齿5,三角状卵形,无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带乳白色,长约2cm,龙骨瓣弯拱;雄蕊10,二体(9+1);雌蕊1,子房被短柔毛,花柱沿腹面有淡黄色髯毛。荚果线状圆柱形,长达40cm,下垂;种子肾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15页.图2759)

生境与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广为栽种。

化学性质

有水苏糖、蔗糖、棉子糖、毛蕊花糖(Verbascose)[1,2]、淀粉、粗纤维、寡糖[3,4]、果聚糖,多种糖甙及多元醇类化合物1D-2-氧-(2-D-吡喃半乳糖基)-4-氧-甲基-肌醇、肌醇(Myoinositol)、D-(+)-右旋肌醇甲醚(D(+)-Pinitol)、半乳糖肌醇(Galactinol)[6]。豇豆蛋白质类化合物有豆血红蛋白(Leghemoglobin)[8]、储存蛋白(Resere proteins)[9]、白蛋白(Albumin)[10]胰蛋白酶(Trypsin)[11]、以及各种酶的抑制因子[4,11~13]。氨基酸类有组氨酸(Histid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缬氨酸(Val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色氨酸(Tryptophon)、刀豆氨酸(Canavanin)[12,14~16]。甾体类有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豆甾醇(△7-Stignasterol)、△5-燕麦甾醇(△5-Avenasterol)[17]。另有维生素C、维生素B1、B2,十八碳烯酸(Octadecenoicacid)19、木质素[4]、各种脂肪酸[17,20]

微量元素有Ca、Fe、P、s、Mg、K、N、Mn、Mo、Cu、Zn、B[21~23]

参考文献

[1] J Food Sci 1979;44(5):1317。
[2] J Sci Food Agric 1979;30(9):853。
[3] Cereal Chem 1981;58(2):135。
[4] Haryana Agric Univ J Res 1974;4(4):309。
[5] Indian J Agron 1976;21(2):102。
[6] Aust J Chem 1977;30(7):1583。
[7] Agri Biol chem 1980;44(9):2253。
[8] CA 1980;92:107581s。
[9] CA 1981;95:58090g。
[10] Biol Nauki 1975;16(1):81,1972;15(8):96。
[11] An Acad Bras Gen 1971;43(1):233。
[12] CA 1977;86:70357w。
[13] CA 1974;81:134792r。
[14] CA 1977;86:42010j。
[15] J Food Sci Technol 1975;12(5):221。
[16] Grundfragen Ernaehrungswiss 1971:257。
[17] CA 1976;84:102304d。
[18] CA 1981;94:45801。
[19] Planta 1981;152(6):489。
[20] Phytopathology 1995;65(1):91。
[21] CA 1978;88:86019g。
[22] CA 1980;93:237738e。
[23] Indian J Dairy Sci 1980;(1):108。

本文标签:豇豆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淡竹壳
下一篇:鹤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