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20:30:16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番木瓜
名称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概况异名:万寿果(《肇庆府志》、《岭南采药录》),番瓜(《植物名实图考》),木瓜(通称《食物中药与便方》),土木瓜、万寿匏、奶匏(《福建中药志》),缅芭蕉、缅瓜(云南)、马菖坡、麻菖蒲(傣语)。
基源: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番木瓜的果实。番木瓜属全世界约45种,产美洲热带;中国南部热带及亚热带引入栽培1属1种.药用。
原植物: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又名冬瓜树(《罗江县志》)
历史:番瓜始载于清《植物名实图考》:“番瓜产粤东,海南家园种植,植直,高二、三丈,枝直上,叶柄旁出,花黄,果生如木瓜大,生青熟黄,中空有子,黑如椒粒,经冬不凋,无毒,香甜可食。”并附有一图,所绘所述均是此种。但《纲目拾遗》卷八中引徐昆柳崖外编云:“香蒜出台湾番地,外形似木瓜,中(空)似柿……解食毒、水毒。”此记述也颇似本种。万寿果一名乃出于清季封疆大吏祝皇帝太后“万寿”时进献的谀词。又改《纲目》和《本草品汇精要》云石瓜,《植物名实图考》引罗江县志“石瓜一名冬瓜树,可治心痛。”以及《岭南杂志》之蓬生果、乳瓜、也颇似本种。如此则本种之引入中国,可推到明万历前后。
形态:软木质常绿小乔木,高2~8m;干不分支或于损伤处产生分枝,有粗大的叶痕。叶近圆形,直径45~65cm,有时达85cm,掌状5~9深裂,裂片羽状分裂;叶柄中空,长50~90cm。花乳黄色,单性异株或为杂性,雄花序为下垂圆锥花序,雌花序及杂性花序为聚伞花序,或雄花单生;雄花长2.5~4.5cm,退化子房存在或否;雄花及两性花较大,长3.5~5cm,子房1室;花柱短,5枚,柱头流苏状。浆果长圆形或近球形,熟时黄色或橙黄色,长达30cm,果肉厚,味香甜。种子近圆形,黑色,有皱纹,外面假种皮胶状。(图见《广西植物志》.第1卷.731页.图版:295)
生境与分布:原产美洲热带。中国南方广泛栽培,多种植于村边、宅旁。产于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及云南南部。现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普遍种植,栽培品种很多。
生药栽培:宜炎热、湿润的环境,不耐寒霜,忌大风、忌涝。宜选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或壤土。用种子育苗繁殖。在广州地区2~9月播种,播前用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撒播于苗床,每亩用种量1.2~1.5kg。播后覆上薄土,并盖草、浇水。出苗后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并用人畜粪水追肥2~3次。培育2~3个月,即可出圃移栽。移植前,应选择幼苗节间密,主干基部粗,主根不明显而侧根发达,叶片较厚和叶缘缺刻较浅的雌株为好。栽前需施足基肥,如土壤pH5.5以下,还需增施适量石灰。3~4月和8~9月定植,株行距2×2.5m,穴栽。生长期中需勤中耕除草,每年用人畜粪水、堆肥、化肥追肥4~5次。虫害有介壳虫,可用25%亚胺硫磷乳油500~800倍液。冬季结合果园清洁,用柴油乳剂、石灰浆等涂抹树干2~3次。
采集: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果实长椭圆形或瓠形,长15~25cm,直径7~12cm;表面黄棕色或深黄色,有十条浅纵槽。果皮肉质,有白色浆汁。种子多数。椭圆形,外包有多浆、淡黄色的假种皮,长6~7mm,直径4~5mm,种皮棕黄色,具网状突起。
化学性质青果含多量木瓜蛋白酶;果实含庶糖、软化糖等糖类、大量果胶、少量包括酒石酸、苹果酸在内的有机酸、维生素B1、B2、C、多种胡萝卜素类化合物:β-胡萝卜(β-Carotene)、γ-胡萝卜素(γ-Carotene)、5,6-单环氧β-胡萝卜素(5,6-Monoopoxy-β-carotene)、β-胡萝卜素氧化物(Mutatochrome)、堇菜黄质(Violaxanthin)、花药黄质(Anthera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隐黄质(Cryptoxanthin)等;果实乳汁及种子含微量番木瓜碱(Carpaine);种子尚含葡萄糖金莲橙素(Glucotropaeolin),经水解得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和番木瓜胺(Carpasamine);叶含番木瓜碱,伪番木瓜碱(Pseudocarpaine)以及大量胆碱(Choline),另含皂甙、番木瓜甙(Carposide),其他尚含微量生物碱:烟碱(Nicctine)、可亭宁(Cotinine)、米喔斯明(Myosmine)。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