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药芹

更新时间:2023-02-02 19:22:53作者:百科

药芹

概况

异名:芹菜(《别录》),堇(《唐本草》),旱芹(《纲目》),香芹(《本草推陈》)。

基源:为伞形科芹属植物旱芹的全草。芹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产2种,1种入药。

原植物:旱芹Apium graveolens L.

历史:药芹原名堇,始载于《唐本草》。《纲目》载:“旱芹生平地,有赤白两种,二月生苗,其叶对节而生,似芎穷,具茎有节棱而中空,其气芬芳,五月开细白花如蛇床花。”《植物名实图考》中所绘旱芹图即指本种。

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150cm,有强烈香气。根圆锥形,多支根。茎直立,纵棱突起成槽,无毛。基生叶具柄,叶柄长5~20cm,基部具膜质叶鞘;叶片轮廓为三角状阔卵形,长7~18cm,宽3.5~8cm,3全裂或深裂,裂片近菱形或倒卵状菱形,先端3浅裂,基部楔形;茎上部叶具短柄或近无柄,通常分裂为3小叶,小叶倒卵形。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与叶对生;通常无总苞片和小总苞片;伞辐细弱,3~16,长0.5~2.5cm;小伞形花序有花7~29;萼齿细小不显著;花瓣白色,近圆形,顶端有内折小舌片;花柱基扁压,花柱反曲。双悬果近球形或椭圆形,长约1.5mm,宽1.5~2mm,果棱尖锐突起,合生面略收缩,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4~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2分册.8页.图版2∶1-5)

生境与分布: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供作蔬菜。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及美洲。

化学性质

全草含0.1%挥发油。油中含3-异亚丁基-3α,4-二氢苯酞(3-Isobutylidene-3α,4-dihydrophthalide)、3-异戊叉基-3α,4-二氢苯酞(3-Isovalidine 3α,4-dihydrophthalide)、3-异亚丁基苯酞(3-Isobutylidinephthalide)、3-异戊叉基苯酞内酯(3-Isovalidenephthalide)、顺式-3-已烯-1基丙酮酸酯(cis-3-Hexen-1-yl pyruvate)[1]。α-柠檬烯(α-Limonene)、月桂烯(Myrcene)、异丁酸、戊酸、庚酸、瑟丹酸酐(Sedanonic anhydride)、愈疮木酚、辛醛、橙花醛(Neral)、庚醇、辛酸[2],还含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3]、路丁[4]、佛手柑内酯、芹菜甙、胡萝素、维生素C[5]。果实含前胡甙元(Nodakenetin)、芸香雷素(Rutaretin)、洋芹迈素(Apiumetin)、肉豆蔻醚酸、伞形花内酯、洋芹甙[6~9],维生素C[10]。果实精油成分主要是柠檬烯60%,芹子烯(Selinene)10%,瑟丹内酯2.5%~3%,瑟丹酸酐0.5%,倍半萜醇1%,萜品醇-4、檀香萜醇、α-及β-桉叶醇(α-及β-Eudesmol)、二氢葛缕酮(Dihydroearrone)。果实含油60%,脂肪酸成分有棕榈酸、洋芫荽子酸(Petroselic acid)、油酸、亚油酸[5]、反式洋芫荽子酸(Petroselidic acid)[11]。种子含硬脂酸、亚油酸[12]、药芹二糖甙A(Graveobioside A)及药芹二糖甙B[5]。种壳含药芹二糖甙A及芹菜双糖B[5]。种子挥发油中含芹菜甲素(1-3-丁基苯酞)和芹菜乙素(1-3-丁基-4,5二氢苯酞)[15]。嫩根含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及痕量的丁二酸、延胡索酸(Fumaric acid)[13]、门冬酰胺、胆碱、酪氨酸、脲环碱(Alloxanbase)、1.6%谷酰胺(Glutamine)、阿魏酸、咖啡酸、对-香豆素、甘露糖、药芹糖及维生素C[14]等,并含0.01%挥发油。

参考文献

[1] CA 1964;61:2399g。
[2] CA 1962;57:1336h。
[3] CA 1968;69:26138q。
[4] CA 1966;64:4170d。
[5] Hagers handbnch der Pharmazeutischen Praxis.Bd 3.123,Springer-Verlag,1972。
[6] Phytochemistry 1979;17(12):2137。
[7] Phytochemistry 1979;18(2):352。
[8] Planta Med 1980;38(4):363。
[9] Planta Med 1987;43(3):806。
[10] CA 1958;52:16644i。
[11] CA 1960;54:6884a。
[12] Annual Index of the Reports on Plant Chemistry.Tokyo Japan Hirokawa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61:106。
[13] Acta Soc Bot Pol 1961;30:285。
[14] Chem Ber 1967;100:3454。
[15] 药学学报 1984;19(8):566。

本文标签:药芹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金边龙舌兰
下一篇:光亮水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