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喜树

更新时间:2023-02-02 19:22:27作者:百科

喜树

概况

基源:为珙桐科旱莲木属植物喜树的果实或根。

原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又名旱莲木(《植物名实图考》)、千丈树(四川)。

形态: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色。叶互生,纸质,长卵形,长12~28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微呈波状,上面亮绿色,下面淡绿色,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花单性同株,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雌花顶生,雄花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花萼5裂,边缘有纤毛;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盘微裂;雄花有雄蕊10,两轮,外轮较长;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cm,顶端有宿存花柱,有窄翅。(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85页图3699)

生境与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严寒、不耐干旱。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3~4月播种,按行距33cm于苗床上开沟,深3cm左右,将种子拌有细土后稀撒于条沟里,覆土盖草,浇水保湿。出苗时揭草,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每隔20cm留苗1株,培育2年即可移栽。于春季或初冬时栽植,行株距各3.5m,每穴栽苗1株。栽后覆土压紧,浇水定根。幼林期注意整枝修剪及中耕除草,每年追肥1~2次。虫害有钻心虫,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尚未脱落时采收果实,晒干。药材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

鉴别

性状:果实披针形,长2~2.5cm,宽5~7mm,先端尖,有柱头残基,基部变狭,可见着生在花盘上的椭圆形凹点痕,两边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泽,有细纵皱纹,有时可见数条角棱和黑色斑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内有种子1粒,干缩成细条状。气微,味苦。

理化:取样品粉末2g,用80%乙醇30ml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减压蒸去乙醇,放冷,滤过,滤液用含有10%乙醇的氯仿溶液提取,浓缩至氯仿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对照,以氯仿-丙酮(7∶3)展开,展距13cm,于紫外灯下检视,喜树碱显蓝色斑点,10-羟基喜树碱显红黄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34页.图404)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全株含喜树碱(Camptothecine),根中一般得率约0.008%,根、根皮、树皮、果实、树枝含量为1∶2∶1∶2.5∶0.4;另从干木中分得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甲氧基喜树碱(Methoxycamptothecine)。根中除分得喜树碱外,尚有喜树次碱(印度鸭脚树碱,Venoterpine)、鞣花酸3,3′,4-三甲醚(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及β-谷甾醇。果实中除分得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去氧喜树碱(Deoxycamptothecine)、喜树次碱外,尚含桦木酸(Betulic acid)及喜果甙,喜果甙经鉴定与长春甙内酰胺(Vincoside-lactam)为同一物质[1]。从果中分到5个微量吲哚生物碱,其中两个为新生物碱,分别为喜树亭(Camptacumotine)和喜树宁(Camptacumanine),另外3个为已知生物碱:乌檀辛(Naucleficine)、狭花马钱灵(Angustoline)和新天然产物二氢异喹胺(Dihydroisoquinamine)[2]。最近,从果实中还分到1新的吲哚生物碱19-O-甲基狭花马钱灵(19-O-Methylangustoline)[3],和英国栎素(Pedunculagin)[4],从种子分得10-羟基去氧喜树碱(10-Hydroxydeoxycamptothecine)[5]、22-羟基尖喜树亭(22-Hydroxyacuminatine)、19-羟基马比木辛(19-Hydroxymappicine)[6]、18-羟基喜树碱[7]。从木材分到喜树碱的生物合成前体[3s-(3α,4β,4aα,5aβ)]-4-乙酰基-3-(β-D-葡萄吡喃糖氧基)-4,4a,5,5a,6,12-六氢-3H-吡喃并[3′,4′ 6,7]中氮茚并[1,2-b]喹啉-11,14-二酮[8]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95。
[2] 化学学报 1988;46(12)∶1207。
[3] CA 1991;114∶78600n。
[4] Chem pharrnBull 1988;36(6)∶2017。
[5] 化学学报 1989;47(5)∶506。
[6] Phytochemistry 1989;28(4)∶1295。
[7] 药学学报 1988;23∶186。
[8] Tetrahedron 1990;46∶2747。

本文标签:喜树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茶子木花
下一篇:金背枇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