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9:00:53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蛤蜊
名称出处:《神农本草经集注》
概况异名: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
基源:为蛤蜊科蛤蜊属动物四角蛤蜊,药用其肉。
原动物: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 Deshayes(M.veneriformis Deshayes)
历史:蛤蜊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集注》。《本草会编》:“蛤蜊,生东南海中。白壳紫唇,大二、三寸者,闽,浙人以其肉充海错,亦作为酱醯,其壳火锻作粉,名曰蛤蜊粉也。”综上,古今用药相吻合。
形态:贝壳略呈四角形,两壳极膨胀。贝壳宽度与高度几乎相等。幼体多呈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个很窄的黑色边。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狭长。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前闭壳肌痕稍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足侧扁,足斧状。(图见《中国动物药》.57页.图66)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或浅海泥沙滩中。分布于中国沿海各地。
生药采集:四季捕采,捕后置沸水中略烫,将壳与肉分开,晒干。
加工炮制:将贝壳置铁丝网上,用强火煅红,放凉粉碎,备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性质食部每100g含水分80g,脂肪1.6g,蛋白质10.8g,碳水化物4.6g,灰分3g,Ca37mg,P82mg,Fe14.2mg,维生素A400单位、硫胺素0.03mg,核黄素0.15mg,尼克酸1.7mg;每1kg干蛤含碘2400μg。又食部每100g含抗坏血酸5mg。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