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6:00:03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卷丝苦苣苔
名称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概况异名:渣加哈梧(藏名)。
基源:为苦苣苔科珊瑚苣苔属植物卷丝苣苔的全草。全世界约11种;中国约有9种、5变种,其中药用的4种。
原植物:卷丝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Craib)Burtt(Didissardra kingiana Craib)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叶全部基生,莲座状,具柄;叶片革质,菱状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卵圆形,长2~9cm,宽1.4~3cm,顶端锐尖,稀钝,基部楔形,边缘向上面稍卷曲,具不整齐细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无毛,平展,稀稍具皱褶,下面密被锈色毡状绵毛,侧脉每边4~5条,上面微凹,下面隆起;叶柄宽,扁平,长0~4.5cm,宽2~6mm,被锈色绵毛。聚伞花序2~3分枝,2~6条,每花序具7~20、花;花序梗长6.5~17cm,与花梗及花萼密被锈色绵毛,果时部份脱落;苞片不存在;花梗长6~10mm。花萼钟状,5裂达近基部至中部,裂片长圆形,长2~3mm,宽约0.6mm,内面无毛,具5脉。花冠筒状,淡紫色,紫蓝色,长15~16mm,外面无毛,内面下唇一侧具淡褐色髯毛和两条深褐色斑纹;筒长8~12mm,直径3~4mm;上唇2裂,裂片半圆形,长约1mm,顶端圆形,有时微凹,下唇3裂,裂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4~5mm,宽约4mm。雄蕊4,上雄蕊长约3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约3mm处,下雄蕊长约6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3.5mm处,花丝无毛,有时卷曲,花药长圆形,长约0.5mm,药室汇合,基部极叉开;退化雄蕊长约1.5mm,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2mm处。花盘高0.7mm。雌蕊无毛,子房长圆形,长约3mm,花柱比子房长,约6mm,柱头头状,微凹。蒴果长圆形,长约2cm。花期6~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64卷.1分册.图版60.1-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下石上,海拔2800~4600m。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囊谦)、西藏。锡金、不丹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7~8月采收。
药性性味:甘、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强肾,止血。
主治:食物中毒,热性腹泻,阳痿早泄,月经失调,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西藏常用中草药》:“解野菜、肉类及乌头中毒:卷丝苦苣苔3~6g,煎汤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