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排钱草

更新时间:2023-02-02 18:58:28作者:百科

排钱草

概况

异名:龙鳞草、午时合(《生草药性备要》),金钱草、午时灵(《岭南采药录》),金钱豹、四季春(《泉州本草》),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福建中草药》)。

基源:为豆科槐兰属植物排钱树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排钱草Desmodium pulchellum(L.)Benth.[Phyllodium pulchellum(L.)Desv.,Hedysarum pulchellum L.],又名笠碗子树(海南),牌钱树(《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钱串草(江西),叠钱草(广西),串钱草(广东),圆叶小槐花(《台湾植物志》)。

历史:本品以龙鳞草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以金钱草名载于《岭南采药录》。广西、福建、江西民间草药均载其有舒筋、活血、消炎等功用。近代对本品成份分析亦多有记载。

形态:灌木,高0.5~2m。植株被灰白色短柔毛。托叶三角形,长约0.5cm;三出羽状复叶,革质;顶生小叶卵圆形或椭圆形,长6~12cm,宽2.5~4.5cm,侧生小叶比顶生小1倍,先端钝,渐尖,基部圆,叶缘微波状,侧脉6~10与叶缘相连,下面网脉明显。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30cm,由12~60束伞形或丛生状花序组成,每一束伞形花序有花2~6朵,包被于叶状苞片内;花萼宽钟状,萼齿三角形,被长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长约0.7cm,旗瓣宽圆形,长约0.5cm,基部渐狭,翼瓣与龙骨瓣较狭,与旗瓣近等长;二体雄蕊(9∶1),花柱内弯。荚果稔珠状,有二荚节,表皮被毛。种子2粒。花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45页.图2620)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或疏林。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化学性质

全株含蟾毒色胺(蟾蜍特宁;Bufotenine)、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Methoxy-N,N-dimetyl-tryptamine oxide)、禾草碱(芦竹碱;Gramine)。种子含大黄素甲醚-1-葡萄糖基鼠李糖甙(Physciion-glucosyl rhamnoside)。

参考文献

Chem & Ind 1964;1800,1965;793。

本文标签:排钱草  药性  临床应用  化学性质  
上一篇:山扁豆
下一篇:点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