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8:00:02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木瓜
名称出处:《雷公炮炙论》
概况异名:楙(《尔雅》),木瓜实(《别录》),铁脚梨(《清异录》)。
基源:为蔷薇科木瓜属部分植物的果实。木瓜属全世界有5种,中国皆产。
原植物:正品木瓜为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Koidz),又名木瓜(《纲目》),贴梗海棠、铁脚梨(河北),宣木瓜(安徽)。另有两种也较广泛作木瓜应用: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Cydoniasinensis Thouin),又名榠楂(《图经本草》),光皮木瓜(药材通称),木李、海棠(广州)。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dyensis(Hemsl.)Schneid.Chaenomeles lagenaria var (athayensis(Hemsl.)Rehd,;Chaenomeleslagenaria var.wilsoni Rehd.].又名木桃、木瓜海棠(《中药大辞典》)。
历史:木瓜载入《别录》,列为中品。《纲目》收载于果部,引苏颂语:“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木状如柰,春末开花,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上黄似着粉。”指出木瓜的产地(主产宣城),树形(如柰)、花期(春末)、花色(深红)、果形(大如瓜、小如拳)、果色(黄)等,即为今日之皱皮木瓜无疑:又谓:“实如小瓜而有鼻,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楂和圆子也。”据此,药用木瓜不止一种,而以“宣木瓜”,即皱皮木瓜为药用之正品。
形态:皱皮木瓜为灌木,高达2m,枝有刺;小枝圆柱形,微曲,无毛,紫褐色或黑褐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9cm,宽1.5~5cm,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尖锐锯齿,无毛;叶柄长约1cm;托叶大形,草质,肾形或半圆形,长5~10mm,宽12~20mm,边缘有尖锐重锯齿,无毛。花先叶开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粗短,近于无柄;花直径3~5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5,直立,长约萼筒之半,全缘或有波状齿及黄褐色睫毛;花瓣5,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0~5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6cm,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明显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短或近于无梗。花期3~5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249页.图版48∶1-5)
生境与分布:栽培或野生,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和西南各地。
木瓜与皱皮木瓜不同之处在于:枝无刺。叶边有刺芒状锯齿,齿尖,叶柄均有腺;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边有腺齿。花单生,后于叶开放;花萼片有腺齿,反折。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cm,暗黄色,木质。其果皮干燥后仍光滑,不皱缩,故称“光皮木瓜”。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广东、四川。
毛叶木瓜与皱皮木瓜不同之处在于: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幼时下面密被褐色绒毛,叶边有芒状细锯齿;果实卵球形或近圆柱形,先端有突起,长8~12cm,宽6~7cm,黄色有红晕。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广西。
生药栽培: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为好。3月~4月上旬或9月下旬~11月上旬以分株繁殖为主,即将母株基部萌蘖生长的枝条连根一起分株,按行株距2.5×2m穴栽;或于春季用种子育苗,播前种子冷浸24小时,按行距33cm、深4~5crn,开沟条播,次年春或秋季移栽定植。亦可用压条和扦插繁殖。栽后,每年需中耕除草2~3次。春、冬两季各追肥1次,以人畜粪、堆肥和饼肥开沟环施。休眠期间进行修剪整枝,使树形内空外圆,以利结果。越冬前须壅土培根。
采集:夏、秋季果实绿黄色时采摘,置沸水中烫至外皮显灰白色,捞出,晒至外皮起皱时,纵剖为2或4块,再晒至颜色变红为度。若日晒夜露经霜,则颜色更为鲜艳。皱皮木瓜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浙江。
鉴别
性状:皱皮木瓜卵圆形或长圆形,多纵剖为两瓣,长4~9cm,宽2~5cm;外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色,因干缩而有多数不规则的深褶和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细腻,中心有凹陷的子房室,种子大多已脱落。种子红棕色,三角形略扁平。气微,味酸涩。 光皮木瓜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多纵剖为2~4瓣,长4~9cm,宽3.5~4.5cm;外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光滑无皱纹,或稍带粗糙;剖面果肉粗糙,显颗粒性。种子多数,密集,每子房室内40~50粒,通常多数脱落。种子扁平三角形。气微,味微酸涩,嚼之有砂粒感。均以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深棕色,气微,味酸,涩。 ①石细胞无色、淡黄色或橙黄色,呈类圆形、类长方形、长条形、长椭圆形、类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12~82μm,长至136μm,壁厚5~20μm,层纹大多明显,孔沟细,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 ②果肉薄壁细胞(原花托部分)壁较厚,极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含棕色物。 ③纤维成束,有时上下层交错排列,末端多圆钝,直径11~27μm,木化,常有不规则纵裂纹,初生壁有时稍分离,胞腔内含棕色物。 ④中果皮薄壁细胞淡黄色或棕色,皱缩,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直径4~9μm。 另可见色素块。(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02) 光皮木瓜粉末:红棕色,嚼之有沙粒感。 ①石细胞微黄色,呈类圆形、长圆形、类方形或类三角形,有的一端狭长,直径22~100μm,长至165μm,壁5~27μm,壁极厚者几无胞腔,层纹明显,孔沟稍粗,大多分枝,有的胞腔内含棕色或红棕色物,少数石细胞并含淀粉粒,或棕色物中包埋有草酸钙方晶。 ②果肉薄壁细胞(原花托部分)胞腔内充塞黄棕色物,其中包埋有淀粉粒及方晶。 ③纤维成束,有时上下层交错排列,纤维直径11~33μm。 ④草酸钙方晶散在或包埋于薄壁细胞内的棕色物中,直径4~22μm。另可见淀粉粒、色素块。(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02-203)
理化:①取样品粉末2g,加14m10.5%盐酸乙醇溶液,置水浴上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若不回流,可在室温下浸24小时后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0.8%CMC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2:7:4)为展开剂,以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抗坏血酸为对照。展距10cm,喷以溴甲酚绿试液(显黄色斑点为正反应)或甲基红试液(显红色斑点为正反应)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71-1) ②取样品粉末适量,用乙醇温浸(50℃,4小时)提取,离心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含原生药0.5g),点于硅胶G-CMC板上,以乙酸乙酯-氯仿-甲酸(6∶3∶1)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以0.2%溴甲酚绿试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71-2)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泡,蒸透,趁热切薄片,干燥。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性质皱皮木瓜果实含皂甙、黄酮、鞣质,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维生素C等[1]又含反丁烯二酸、齐墩果酸等[2,3]。木瓜含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抗坏血酸等[4]。毛叶木瓜含苹果酸、抗坏血酸、酒石酸、黄酮类和皂甙等[4]。
附皱皮木瓜叶含柚皮素葡萄糖甙、槲皮素、山柰酚-3-三葡萄糖甙、异绿原酸。花含天竺葵素(Pelargonidm)及其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葡萄糖基半乳双糖甙、越桔花青甙(Idaein)、白除虫菊甙(Chrysanthemin)及翠菊甙(Callistephin)[4]。木瓜叶含忍冬甙(Lonicerin)、表儿茶素[4]。毛叶木瓜叶含绿原酸、儿茶素[4]。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49 。
[2] 中草药通讯 1976;7(6):15 。
[3] 中草药 1983;12(11):528 。
[4]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