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7:43:42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天门冬
名称出处:《中国药典》
概况异名:天尊冬(《本经》)。
基源: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部分种类的块根。天门冬属全世界约300种;中国约有24种,广布于南北各地。药用的有15种。
原植物:正品天冬一般为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Asparagus lucidus Lindl.;Asparagus gaudichaudianus Kunth)。另有2种在部分地区作天门冬或与天门冬混用:冬刺天门冬Asparagus myriacanthus Wang et S.C.Chen(Asparagus spinosissimus Wang et S.C.Chen non nud.),又名涅兴(藏名)。滇南天门冬Asparagus subscandens Wang et S.C.Chen,又名天门冬、土天冬、小茎叶天冬、土百部(云南南部)。
历史:原名天尊冬,《本经》始载之。宋代苏颂所著《图经本草》中所叙较为详细,云:“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叶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衫而细散,皆名天门冬,夏生白花,亦有黄色者,秋结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后无花,暗结子,其根白或黄紫色,大如手指,长二三寸,大者为胜,颇与百部根相类,然圆实而长,一二十同桩”,所述系此种。《植物名实图考》有天门冬两图,一图即为本种。天冬为少常用中药,主产于贵州湄潭、赤水、望漠,四川涪陵、泸州、乐山,广西百色、罗城,浙江平阳、景宁,云南巍山彝族自治县、宾州,以贵州产量最大,品质亦佳,著名的川天冬实际上多来自贵州,销全国并出口。此外,陕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亦产,一般都自产自销。块根中含有一天冬酰胺酶,有抑肿瘤作用,目前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形态:多年生攀缘草本,全株无毛。块根肉质,在中部及近末端膨大呈纺锤形。茎长1~2m,分枝具棱或狭翅;叶状枝通常每3枚成簇,扁平,或由于中脉龙骨状而略呈锐三角形、镰刀状,长1~3cm,宽1~2cm,叶退化成鳞片状,顶端长尖,基部有木质倒生刺,在茎上的刺长2.5~3mm,在分枝上较短或不明显。花通常2朵腋生,单性,雌雄异株,花淡绿色;花梗长2~6mm;雄花花瓣片6,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卵形,长约0.7mm;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具6个退化雄蕊。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红色,具1颗种子。花期5~7月,果期8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彩图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750m以下的山坡、路旁、疏林下、山谷或荒地上。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朝鲜、日本、老挝和越南也有分布。
冬刺天门冬与天门冬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状枝每6~14成簇,锐三棱形,长0.6~2cm,宽0.5~1mm,茎上部明显具较密的纵凸纹,分枝上的刺长于花梗。花期5月,果期7~9月。(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272页.图212)生于海拔2100~3100m的开旷山坡、河岸多沙荒地或灌丛下。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察瓦龙)。本种在西藏作天门冬药用。
滇南天门冬与天门冬的主要区别在于块根直径10~16cm,植株无刺,分枝棱上疏生软骨质齿;叶状枝每3~7枚成簇,宽0.5~0.7mm;雄蕊不等长。花期7~8月,果期9~11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272页.图212)生于海拔850~1700m的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云南南部。常与天门冬混用。
生药栽培:不耐严寒,宜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于3月上旬~4月上旬分根繁殖,将母株挖起,分成数小簇,每簇应有芽1~2个,按行株距33×23cm穴栽,每穴1簇;或用种子育苗繁殖,秋播在9月上旬~10月上旬,春播于3月间播种,按行距17~20cm开沟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量10~12.5kg,播后覆细土。幼苗培育1年后定植,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栽种密度与分根繁殖相同。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当蔓茎长50cm以上时,需设支柱,以利缠绕生长。
采集:秋、冬季采挖,以冬季采者质量较好。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按大小分开,入沸水中煮或蒸至外皮易剥落时为度,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或用硫黄熏后再烘干。药材主产于贵州湄潭、赤水、望漠,四川涪陵、泸州、乐山,广西百色、罗城,浙江平阳、景宁,云南巍山彝簇自治县、宾川。
鉴别
性状:块根长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4~18cm,直径5~20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略具绢丝样光泽或半透明,有深浅不等的纵沟纹及细皱纹。质坚韧或柔润,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有粘性,皮部厚,中柱明显。气微,味微甘、苦。以肥满、致密、色黄白、半透明者为好。
显微 块根横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呈长条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110μm,壁厚,纹孔及孔沟极细密,有的断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135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细胞亦含针晶束。(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11) 粉末:灰黄色,气微,味微甘,带粘性,吸湿性强。 ①石细胞极多,大多单个散在,也有三数个相集,淡橙黄色或无色,呈长方形、长条形或作纤维状,常易碎断,完整者长85~460μm,直径32~88μm,壁厚10~37μm,纹孔细密,孔沟细而短;另有呈类圆形或方形而壁较薄的,直径约至110μm,壁厚6~9μm,纹孔极密而较大。 ②草酸钙针晶随处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 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8~110μm,具缘纹孔椭圆形,排列整齐成纵行,有的横向延长成梯纹排列,导管分子端壁倾斜,具梯纹状穿孔板;另有螺纹导管及具缘纹孔管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80)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泛油色黑者,洗净,晒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此外,尚有炒制、蜜制、朱砂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化学性质含天门冬素(Asparagine,天冬酰胺)等19种氨基酸[1]。还含苦味甾体皂甙成分,系由异菝葜皂甙元(Smilagenin)、鼠李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另有洋菝葜皂甙元(Sarsasapogenin)[2]。近年分得几种呋甾烷醇类低聚糖甙(Oligofurostanoside):天门冬甙Ⅳ、Ⅴ、Ⅵ、Ⅶ(Asp-Ⅳ、Ⅴ、Ⅵ、Ⅶ)[3]、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 protodioscin)、伪原薯蓣皂甙(Pseudoprotodioscin)(1)及寡糖呋甾醇甙{Oligofurostanoside,3-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26-0-(β-D-glucopyranosyl)-(25R)furosta-5,20-diene-3β,26-diol}(2)[4]。
还含多种糖类成分:葡萄糖、果糖、7种非还原性低聚糖[1、5]。含对小鼠S180有明显抑制活性的天门冬多糖(Asparagus polysacharide)A、B、C、D[6]。其它成分有β-谷甾醇和5-甲氧基甲基糠醛[1]。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6 。
[2] Chem Pharm Bull 1975;23(3):575 。
[3] Chem Pharm Bull 1979;27(12):3086 。
[4] Planta Med 1988;54(4):344 。
[5] Chem Pharm Bull 1974;22(10):2306 。
[6]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0;(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