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5:13:02作者:百科知识库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理
1.药效学
·作用机制 本药为哌拉西林钠与β-内酰胺酶抑制药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复方广谱抗生素。
哌拉西林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酰脲类青霉素。其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相似,通过与细菌主要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其特点是广谱,但不耐青霉素酶。
他唑巴坦又名三氮甲基青霉烷砜,是一种青霉素酸砜,为β-内酰胺酶的抑制药。它自身几乎没有抗菌活性,但具有强效广谱抑酶作用。其抑酶作用机制是它能与β-内酰胺酶结合,发挥竞争性抑制作用,可暂时性抑制β-内酰胺酶,从而保护酶的作用底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被酶水解灭活。他唑巴坦在体外对青霉素酶和氧亚胺头孢菌素酶的抑制活性与克拉维酸相似,而对头孢菌素酶的抑制活性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
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制成复方制剂后,因他唑巴坦可在不同程度上保护哌拉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灭活,从而提高了哌拉西林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两药联合后既扩大了抗菌谱,又增强了抗菌活性。
·抗菌谱 本药抗菌谱包括:(1)大肠埃希菌、枸橼酸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雷氏普罗维登斯菌、斯氏普罗维登斯菌、毗邻单胞菌类志贺菌、摩氏摩根菌、沙雷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假单胞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球菌等革兰阴性菌。(2)链球菌属、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奴卡菌属等革兰阳性菌。(3)类杆菌属、类杆菌属脆弱杆菌族、消化链球菌属、梭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费氏球菌属及放线菌属等厌氧菌。
2.药动学本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后吸收完全。绝对生物利用度哌拉西林为71%,他唑巴坦为83%。肌内注射后40-50分钟达血药浓度峰值,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后即达血药浓度峰值。药物吸收后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包括痰液、肾、胆汁、胆囊、腹腔液、扁桃体、皮肤、女性性器官在内的组织和体液中。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或稍高。
在血药浓度高于100μg/ml时,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1%和23%。健康人单次或多次用药后,其血浆清除半衰期约为0.7-1.2小时,且不受注入药物剂量或所用时间的影响,但可随着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而延长。在肌酐清除率低于20ml/min时,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半衰期比肾功能正常者分别延长2倍和4倍。
哌拉西林在人体内不经过生物转化,他唑巴坦经代谢转化成没有抗菌活性的单一代谢产物;哌拉西林约69%以原形随尿液快速排泄,另有部分可随胆汁排泄。他唑巴坦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清除,其中约80%为药物原形而其余的则为代谢物。血液透析可清除血液中的部分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清除量约分别为给药量的31%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