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氯丙嗪的药理

更新时间:2023-02-10 04:23:32作者:百科知识库

氯丙嗪的药理

氯丙嗪的药理

1.药效学

本药属二甲胺族吩噻嗪类药物,为抗精神病的代表药。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这是本药抗精神病作用的机制,也是其长期应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基础。本药还能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和M胆碱受体,因而其药理作用广泛。具体作用如下:(1)抗精神病作用:目前认为,本药通过阻断与情绪和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而起抗精神病作用。其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的作用有关。正常人服用治疗量后,出现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注意力降低、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反应。安静时可诱导入睡,但易被唤醒。精神患者服用后,在不过分抑制的情况下,可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躁狂症状,减少或消除幻觉、妄想等症状,使思维活动及行为趋于正常。(2)镇吐作用:小剂量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时又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但对刺激前庭所致的呕吐无效。(3)降温作用:本药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但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体温,这与解热镇痛药不同,后者只降低发热体温而不降低正常体温。本药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愈低,其降温作用愈明显,与物理降温同时运用具有协同作用;在炎热的天气,本药反可使体温升高,这是干扰了机体正常散热的结果。(4)阻断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直接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大剂量时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还可解除小动脉、小静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从而起抗休克的作用。同时由于扩张大静脉的作用大于扩张动脉的作用,故可降低心脏前负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尤其是左心衰竭时)。(5)内分泌系统:可阻断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从而使血中催乳素浓度增高,出现乳房肿大、溢乳;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促皮质素及促生长激素分泌,延迟排卵。(6)对M胆碱受体的阻断作用较弱,可引起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2.药动学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肌注吸收迅速。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有效药物浓度为100-300ng/ml。肌注后的血药浓度是口服的4-10倍。不同患者之间的血药浓度、临床效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达峰时间口服为2.8小时,肌注为1-4小时,静脉给药为2-4小时。单次口服药效持续时间为6小时左右。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2%,蛋白结合率为90%-99%,分布容积为8-160L/kg。本药分布于全身,在脑、肺、肝、脾、肾中较多,其中脑脊液(CSF)中的浓度是血药浓度的5倍。脑脊液中本药的蛋白结合率在19%-72%之间。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本药脂溶性高,易蓄积于脂肪组织中。

本药有首过代谢效应。大部分在肝脏中以氧化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方式代谢,在小肠壁也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本药的生物转化在儿童体内比在成人体内快。23%的药物从肾脏排泄。可经母乳分泌。

母体药物的清除半衰期为6小时,但停药6个月后,仍可从尿中检出氯丙嗪代谢物。肝脏疾病并不明显影响半衰期。本药不能经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清除。

本文标签:药学  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