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三七

更新时间:2023-02-02 17:33:16作者:百科

三七

概况

异名:山漆、金不换((纲目》),参三七、田七、旱三七(通称),盘龙参(四川)。

基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根。人参属约5种,分布于北美、中亚和东亚;中国有3种和1变种,均为名贵药材。

原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var.notoginseng(Burk.)Hoo et Tseng]

历史:三七始载于《纲目》,又各山漆、金不换。李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又曰:“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也,团结者,状略如白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以上所述,与现今所用之三七一致。本品收载于《中国药典1990年版》。

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短,初生2~3年内直生,以后斜生,主根粗壮肉质,侧根圆锥形或圆柱形,常有疣状突起的分枝,长2~4cm,径约1cm,干时有纵条纹。茎单一,直立,不分枝,无毛。掌状复叶,3~4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9cm;托叶卵形或披针形,长5~6cm,小叶片通常5~7,罕为3或9,薄膜质,小叶柄长2~10mm,小叶为长圆状倒卵形,中央的小叶长9~10mm,宽3.5~4cm,侧生者较小,先端长渐尖,两面脉上均有刚毛,侧脉8~10对,网脉明显。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直径3~4cm,有花70~100朵,花柄被微毛;有时杂性,花柄纤细,长约1cm;苞片鳞片状;花萼杯状,5齿裂;花瓣5,黄绿色;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核果,浆果状,近肾形,长6~9mm,成熟时红色;种1~3粒,扁球形,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12页.图6)

生境与分布:生于中山或高山区竹林下或沟谷阴湿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生药

栽培:宜于温湿气候,忌严寒、酷热,既怕烈日又怕阴暗;虽要求湿润但怕水渍。土壤以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忌连作。前作以玉米、豆类为宜。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在11~12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三年生植株果实留种,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随采随播。若需短期贮藏或外运,可将种子拌放于2倍体积的湿润细沙中,可保持2~3个月内不丧失发芽力。播种前,种子宜用1∶1∶200倍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或用25~30倍大蒜汁液浸种2小时,浸后用草木灰拌种。11月至次年i月播种,按行株距5~7cm见方点播。播种后,幼苗生长1年,即可移栽定植。在休眠芽未萌动前栽植。栽前,参苗须用1∶1∶300倍波尔多液浸种15分钟,再经清水冲洗后栽种。栽种密度视参苗大小而定,行株距13~17cm,穴栽。栽后盖土或土杂堆肥,以不露芽为准。播种1个月后田间设柱搭荫棚,按不同生长期对光的要求调节透光度。一般早春透光度控制在60%;5~9月间透光度30%~40%;10月以后透光度50%。苗期和抽薹开花结实期也需要较强光度。生长期需适时浇水,常保持土壤含水量25%~30%;除草松土,保持清洁;施用厩肥、堆肥、绿肥、草木灰,每年4~5次或7~8次,以少施多次为原则;抽出花薹时及时摘除。病害在苗期有立枯病,可撒石灰或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疫病、炭疽病也在苗期发生,可用11∶300的波尔多液防治;黄锈病、白粉病,均可喷射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预防;根腐病在4月下旬发病前用11300波尔多液浇根保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以石灰。虫害有蛞蝓,可用2%~3%石灰水喷洒或人工捕捉;红蜘蛛和蚜虫,可喷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

采集:选种后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茎及泥土,并将芦头、侧根、须根剪下,分别晒干。秋季开花前采挖的称为“春七”,根饱满,质较好;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的称为:“冬七”,根较松泡,质较次。主根晒至半干时,用手搓揉,以后每日边晒边搓,直至全干,称为:“毛货”。将毛货置麻袋中,加入蜡块,往返冲撞,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即为成品,按个头大小分档销售。剪下的芦头称“剪口”,较粗支根称“筋条”,细小支根及须根称”绒根”。药材主产于云南文山、砚山、广南、马关、西畴、麻栗坡、邱北、富宁等县,广西靖西、睦边、百色等地,多系栽培。四川、贵州、江西等地亦有栽培。

鉴别

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顶部有根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侧面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断痕。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断面灰绿、黄绿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的棕色树脂道斑点,中心微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微凉而后微甜。以体重、质坚、表面光滑、断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无裂隙为佳。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8mm,下端直径约3m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显微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韧皮部散布树脂道。形成层环常略弯曲。木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稍多,作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射线细胞中淀粉粒尤多。(图见《生药学教材》.283页.图130) 粉末:淡灰黄色,味苦、微甘。 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直径3~28μm,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人字形,圆粒大者层纹明显;复粒多见,由2~10多分粒组成,较大直径约至38μm。 ②树脂道碎片黄色,直径60~128μm,分泌细胞及腔道中含滴状或块状分泌物。 ③导管主为网纹导管,带黄色,亦有梯纹及极少数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纹孔较大,宽至7μm。 ④草酸钙簇晶稀少,直径48~64(~80)μm,棱角宽钝。 ⑤木栓细胞淡黄色,多层重叠,表面观呈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菲薄,细波状弯曲,微木化。(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7页.图2)

理化:三七的薄层色谱 ①取样品粉末0.5g,置10ml具塞离心管中,加水约5滴,搅拌,使成疏松湿润状态,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5ml,振摇10分钟,放置2小时,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分层,取正丁醇提取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35)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以10%硫酸溶液,于100℃烘10分钟,样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紫色或紫红色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87-1)。 ②取样品粉末1g,加甲醇25ml,振摇,密塞36小时,取上清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1,2-二氯乙烷-正丁醇-甲醇-水(3040.15.25)下层(层析缸内放1小杯冰醋酸)为展开剂,以三七皂甙C1、D1、D2、E1为对照展开后,用10%硫酸液喷雾,于120℃烤5分钟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87-2C) ③余项参见“人参”理化条。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干燥后捣碎,研末或润透后切片。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性质

从三七根中分得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i、-Rb2、-Rc、-Rd、Re、20glc-Rf、-Rg1、-Rg2、-Rh1和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R1、-R2、-R3、-R4、R6、Fa、-F、Fc、-Rh1,还有七叶胆皂甙(Gypenoside)Ⅹ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85;20(4):288 。
[2] Phytochemistry 1983;22:1473 。
[3] Chem Pharm Bull 1983;31(7):2281 。
[4] Abstracts of Chinese Medicines 1986;1(1):130 。
[5] 云南植物研究 1988;增刊Ⅰ(Supp.1)47。

本文标签:三七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杧果核
下一篇:鸡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