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星附膏

更新时间:2023-02-10 01:54:26作者:百科知识库

星附膏

星附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星附膏的基本资料

星附膏(《保婴撮要》卷三)

处方天南星 附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小儿项软。

用法用量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调。敷项间,干则润之。

星附膏相关中药材

1、天南星

别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南星,虎掌南星,三棒子,药狗丹,大扁老鸦芋头,斑杖,蛇六谷,白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此外。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吉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块茎,呈扁圆形块状。直径2~7厘米,厚1~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皱缩或较光滑,茎基处有凹人痕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块茎的周围具球状侧芽的,习称“虎掌南星”,亦有不带侧芽的。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气,味辣而麻。以体大、色白、粉性足、有侧芽者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于破伤风。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⑨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⑩《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2、附子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取附于母根旁的子根,洗净泥土,称为泥附子,按大小分别加工:①盐附子 选取较大的泥附子洗净泥土,浸入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的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并体质变硬为止。②黑顺片 选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沸,捞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盐卤水液中,并加入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③白附片 选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至透心为度,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水漂洗至口尝无辣感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

性状①盐附子,呈圆锥形,长约5~8厘米,直径约3~4厘米。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满,周围生有瘤状隆起的分支,习称“钉角”,表面灰黑色,被盐霜。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具不整齐的筋脉或中心有小空隙,其中充满盐霜。无臭,味咸而麻辣。以个大、坚实、表面起盐霜者为佳。②黑顺片,又名:黑附子(《简要济众方》)。呈不规则形的纵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翘起,长2.5~4厘米,宽1.5~2.5厘米,厚约5毫米。外皮黑褐色,内部暗黄色半透明状,油润而有光泽,并可见有纵走的筋脉。质硬而脆,破碎面角质状。无臭,味淡。以片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③白附片,又名:明附片、雄片。形状与黑顺片相同,唯全体均为黄白色半透明状,片较薄,厚约3毫米。气味同黑顺片。以片匀、黄白色、油润、半透明状者为佳。以上均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星砂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