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阿伽陀药

更新时间:2023-02-10 01:17:57作者:百科知识库

阿伽陀药

阿伽陀药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阿伽陀药的基本资料

阿伽陀药(《千金翼》卷二十一)

处方紫檀5两,小柏5两,茜根5两,郁金5两,胡椒5两。

制法上为末,水和,入臼中,更捣一万杵为丸,阴干。

功能主治久服益人神色,无诸病。主诸种病。先吐血,后嗽血。

用法用量用时,以水磨而用之。

临床应用诸咽喉口中热疮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旦服之,二服止,禁酒、肉、五辛,宜冷将息;诸下部及隐处有肿,以水煮牛膝、干姜等,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且服之,四服止,禁酒、肉、五辛、生冷、醋滑;诸面肿、心闷,因风起者,以水煮防风,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旦服之,二服止,不须隔日,禁酒、五辛、醋肉;诸四体酸疼或寒或热,以水煮麻黄,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旦服止,禁酒肉及面、五辛;诸慝下部有疮,吞一丸,如梧桐子大,又煮艾槐白皮,取汁半合,研一丸,灌下部二度,禁酒、肉;诸卒死,服者多活,看其人手脚头面腹肿,观颜色无定,若有此色而加痢者,并不堪治,以冷水弱半合,研二丸,如小豆,灌口,一服不愈,更与一服,若损,惟得食白粥、盐酱,禁酒、肉、五辛;诸被魇祷,当心常带一丸,又以水一酸枣许,研一丸,如小豆服之,三服止,无所禁忌;诸被蛇及恶兽等毒,若未被其毒,直须辟除,随身带行,便即远离入草,已被毒者,以麝香一相思子大,又以水一酸枣许,共药一丸,如小豆,于水内研服,并以紫檀,以水研取汁,用研药,涂其疮毒处,禁酒肉、五辛;诸被一切鬼神及龙毒气者,其人饥渴寒热,时来时去,不知痛处,或恍惚,龙毒者,其人昏昏似醉,肤体斑駮或青,取药一丸,如梧桐子大,以水酸枣许,共药研灌鼻,及服二服止,无所禁;失心癫狂,莫问年月远近,以艾汁一酸枣许,研药二丸,如小豆服之,若无青艾,取干艾水浸,搦取汁用亦得,四服止,并带一丸,常可随身,口味无所禁忌;诸传尸复连,梦想颠倒,身体瘦损,不知病所,乍起乍卧,先以水研雄黄一梧桐子大,取汁酸枣许,研二丸,如小豆大服之,二服止,并挂一丸,着病者房门上,及带一丸随身,口味无忌;诸消渴者,以朴消少许,以水搅消取汁半合许,研二丸,如小豆服之,七服止,禁五辛、酒、肉、面;诸患淋,不问远近,以芒消少许,以水搅取一酸枣许汁,研药二丸,如小豆大,服之便止,禁酒、肉;诸患疔肿,以水一升,煮玄参取汁研药,服三服止,又以水半合,研玄参根取汁,和药涂上三遍,不须隔日,惟食白粥饮,自外盐,以上皆不食;诸卒胸膈热、眼暗、口臭,以水煮苦竹叶,取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桐子大,二服止,禁酒、肉;诸产难,以荪蒋二匕,水煮取汁半合,研药一丸服之,若无荪蒋,研姜黄取汁研药,吞一丸,空吞亦得,将息如产时;诸热疮无问远近,以水煮大黄取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二服止,又水研大黄取汁,以药一丸,研涂疮上,日三遍,禁房、面、五辛,宜冷将息;诸吐血,若因热吐者,不问远近,服之并愈;冷吐者不治,以葛蒲汁一酸枣许,研药二丸,如小豆服之,四服止,须微暖将息,忌酒肉、五辛;诸鼻中血不止,以刺蓟汁一酸枣许,研二丸,如小豆服之,并研灌鼻,二服灌止,若无刺蓟之时,取干者水煮取汗,依前法服,禁酒肉、五辛;诸噎病,以水研栝楼,取汁一鸡子大,研药一丸,如小豆服之,四服止,忌生冷;诸赤白带下,以牡丹皮、刺蓟根各二分,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五服,研药一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五服止,禁生冷、五辛、酒肉;后补法:地榆二分,桑螵蛸二分,上二味,水二升,煮取汁一合,分作二服,取汁一合,研药一丸服之;诸得药毒,以冷水半合,研药一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二服止,禁酒、肉、五辛;宜五日冷将息;诸卒得恶忤,以人乳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桐子大,灌鼻,以水半合,研药一丸,如梧桐子大,灌口,三日禁食;诸寒疟,以水一升,煮恒山一两,取汁半合,研药一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二服止,先取药如麻子大,以冷水研,灌鼻中,3-4嚏,病者垂头卧,便得痛痒,又更灌一边令相续,然后服药,七日少食,禁如前;诸慝甘湿,以生犀角、白檀香,以水煮取汁一鸡子壳许,研药二丸,如小豆,并蚺蛇胆一丸,共研服之,三服止,若甘湿药及蚺蛇胆各丸之,以绵裹纳于下部中,三度止;诸益神色,除诸病,辟恶气,每日以白蜜如枣核大,研药一丸,如小豆服,长带少许,亦禁如前;诸草药毒迷闷,以泥裹冬瓜烧,绞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服之,若无冬瓜,用水服之,三日慎食;诸眠惊恐,常带一丸,如梧桐子大,夜卧安头边,不得着身,每夜欲卧,服一丸如梧桐子大,以水一升,煮牡蒙二分,取汁半升,分三服,七日慎食;诸心劳虚弱,以水煮茯神、人参,取汁半合,研一丸服之,十服以上止,慎生冷;诸心风虚热,以竹沥渍防风,捣绞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七服止,慎酒肉、五辛、醋面;诸心惊战悸,以水一升,切茯苓、牡蒙、远志各二分,煮取汁半升,分三服,一服研一丸服之,五服止;诸多忘恍惚,以水煮人参,取汁半合,研一丸服之,五服止,亦可七服,慎如前;诸温疫时气,以水煮玄参,取汁一合,研一丸,如小豆服之,四服止,量宜缓急,惟得食粥及冷食,余皆禁;若患劳,家递相染,煮服时,并取艾作炷,长三寸,当心灸七壮即解;诸呕吐水,煮白檀、生姜,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服之,三服止,七日慎如前。

阿伽陀药相关中药材

1、胡椒

别名白胡椒,黑胡椒,昧履支,浮椒,玉椒,味履支。

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里灰白色,通称“白胡椒”。

生境分布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引种。国内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国外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泰国、越南等地。

性状①黑胡椒 又名:黑川。为近圆球形果实,直径3~6毫米。表面暗棕色至灰黑色,具网状皱纹。顶端有微细突起的柱头遗迹,基部有自果轴脱下的疤痕。外果皮及中果皮质松睫,易剥落,内果皮薄壳状而稍坚硬。纵切面大部分为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坚硬而稍带粉性的外胚乳,靠近顶端有细小的胚及内胚乳,外胚乳通常中央颜色较浅,并具有空隙。气芳香,有刺激性,味辛辣。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②白胡椒(《纲目拾遗》)又名:白川。为近圆球形果核,直径3~6毫米。表面灰白色,平滑,顶端略扁或微凹,基部多少隆起,有时显黑棕色斑。四周有纵走的脉纹10~14条。内果皮及种子的性状均与黑胡椒同。以个大、粒圆,坚实、色白;气味强烈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①《唐本草》:“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②《海药本草》:“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③《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④《本草蒙筌》:“疗产后血气刺疼,治跌扑血滞肿痛。”⑤《纲目》:“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作痛。”

2、郁金

别名马蒁,黄郁,马蒁,五帝足,乌头,玉金,白丝郁金。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郁金或莪术的块根。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

性状①黄郁金 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两端稍尖,中部微满,长2~4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一端显折断的痕迹,呈鲜黄色,另一端稍尖。质坚实,横断面平坦光亮,呈角质状,杏黄色或橙黄色,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色者为佳。主产四川。②黑郁金 又名:温郁金、川玉金。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两端钝尖,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长3~6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横断面暗灰色发亮,中部有l条颜色较浅的环纹,中心扁圆形。气无,味淡而辛凉。以个大、外皮少皱缩、断面灰黑色者为佳。主产浙江。③白丝郁金 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外形较黄郁金瘦长。断面内心呈白色(姜黄色素含量较少),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质地模糊不透明。味微辛,香气亦较差。以个大、皮细、断面结实者为佳。主产四川。④绿丝郁金 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形状质地同黄郁金,但表皮较粗,断面色暗淡,深浅不一,少透明。味辛而重,香气不显。产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③《珍珠囊》:“凉心。”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作痛。”⑨《本草述》:“治发热,郁,咳嗽,齿衄,咳嗽血,溲血,头痛眩晕,狂痫,滞下,淋,并眼目鼻舌咽喉等证。”⑩《本草备要》:“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治妇人经脉逆行,”⑾《本草从新》:“能开肺金之郁。”⑿《要药分剂》:“凉血。”

3、紫檀

别名紫 Z H A N木,紫真檀,赤檀,胜沉香,紫檀香。

来源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夏、秋季采。

生境分布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广东、云南等地。

性状通常为长条状的块片,长约1米,宽约7~15厘米,树皮及边材已剥除,内外均呈鲜赤色,久与空气接触,则呈暗色以至带绿色的光泽。导管大形,横切面成孔点,纵切面呈线条;有红色的树脂样物质,呈油滴状,散布于木纤维、柔细胞及导管中,易溶于醇。质致密而重。以水煮之,无赤色溶液。气微,味淡。

功能主治消肿,止血,定痛。治肿毒,金疮出血。①《别录》:“主恶毒,风毒。”②陶弘景:“摩以涂风毒诸肿;又主金创止血;亦疗淋。”③《日华子本草》:“醋摩敷一切卒肿。”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除瘟化毒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