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0:03:37作者:百科知识库
安息香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处方安息香半两,桃仁(麸炒)半两,蓬莪术(湿纸裹煨)半两,史君子(焙)半两,干蝎1分,阿魏1钱,茴香(炒)3钱。
制法阿魏、安息香,酒少许,汤内蒸,去土沙,入余药末研,炼蜜为膏,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气钓,内钓,虫痛,外疝,心腹痛。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安息香丸”(见《直指小儿》卷二。)
别名白花榔,拙贝罗香。
来源为安息香科植物安息香树或越南安息香的树脂。夏、秋二季,选择生长5~10年的树木,在距离地面40厘米处,用利刀在树干四周割三角形伤口多处,经1周后,伤口开始流出黄色液汁,将此液状物除去后,渐流白色香树脂,待其稍干后采收。此后隔一定时期在伤口以上4厘米处,再割新伤口,如法采集。最先流出的香树脂品质最佳,其后采得者较次。
性状①苏门答腊安息香 为植物安息香树的干燥树脂,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产印度尼西亚。②越南安息香 为植物越南安息香的干燥树脂,为微扁圆的泪滴状物或团块。泪滴状物直径约1至数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面黄棕色或污棕色,内面乳白色。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则软化。气味与上种相似。产越南、泰国等地。安息香历来依赖进口,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报道,我国的粉背安息香树(分布云南、广西、广东)、青山安息香树(分布广西)、白叶安息香树(分布广西、广东)亦能生产安息香。经定性定量试验结果,除青山安息香树、白叶安息香树二种树脂的总香脂酸含量略低于我国《药典》规定之外,树脂的其他指标及化学鉴别反应均合乎《药典》规定。
功能主治开窍,辟秽,行气血。治卒中暴厥,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痫,风痹腰痛。①《唐本草》:“主心腹恶气。”②《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暖肾,辟恶气。”③《日华子本草》:“治血邪,霍乱,风痛,妇人血噤并产后血运。”④《纲目》:“治中恶,劳瘵。”⑤《东医宝鉴》:“辟瘟疫。”⑥《本草述》:“治中风,风痹,风痫,鹤膝风,腰痛,耳聋。”⑦《本经逢原》:“止卒然心痛、呕逆。”⑧《本草从新》:“宣行气血。研服行血下气,安神。”⑨《本草便读》:“治卒中暴厥,心腹诸痛。”⑩《中药材手册》:“治小儿惊痫。”
2、蓬莪术别名蓬莪茂,蒁药,蓬莪蒁,广茂,蓬术,莪蒁,蓬蒁,羌七,广术,黑心姜,文术。
来源为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秋、冬均可采挖,去净泥土,蒸熟后,晒干,除净毛须及杂质。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主产于广西、四川。此外,福建、广东、浙江、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卵圆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1~3厘米。外皮灰黄色至棕黄色,略有皱纹,有环形的节,节上有须根痕迹。质坚实而重,极难折断,破开面灰褐色至黄绿色,角质状,有光泽,并有一黄白色环及白色的筋脉小点。稍有香气,味微苦而辛。以个均匀、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治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①《药性论》:“治女子血气心痛,破痃癖冷气,以酒醋摩服。”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开胃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③《开宝本草》:“主心腹痛,中恶,疰忤,霍乱,冷气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酒研服之。又疗妇人血气,丈夫奔豚。”④《医学启源》:“主心膈痛。”⑤王好古:“通肝经聚血。”⑥《品汇精要》:“破积聚。”⑦《医学入门》:“能逐水,治心痹病,破气痞。”⑧《本草通玄》:“专走肝家,破积聚恶血,疏痰食作痛。”⑨《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消肿,散瘀止痛。亦能止血理跌打。”⑩《会约医镜》:“治气滞膨胀,气肿,水肿。”
3、桃仁别名桃核仁,桃核人。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6~7月果实成热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阴凉干燥处,防虫蛀、走油。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平长卵形,长1~1.6厘米,宽0.8~1厘米,外表红棕色或黄棕色,有纵皱。先端尖,中间膨大,基部钝圆而扁斜,自底部散出多数脉纹,脐点位于上部边缘上,深褐色,棱线状微突起。种皮菲薄,质脆;种仁乳白色,富含油脂,2子叶之结合面有空隙。气微弱,味微苦。以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脉,止痛。”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⑥《滇南本草》:“治血痰。”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4、茴香别名蘹香,小茴香,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栽培。主产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此外,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果实,呈小圆柱形,两端稍尖,长5~8毫米,宽约2毫米。基部有时带小果柄,顶端残留黄褐色的花柱基部。外表黄绿色。分果呈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结合面平坦。分果中有种子1粒,横切面微呈肾形。气芳香,味甘微辛。以颗粒均匀、饱满、黄绿色、香浓味甜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备注莳萝子与本品形极相似,甘肃、广西等部分地区有以莳萝子作茴香使用者。《纲目》亦称莳萝子别名小茴香,可见以莳萝子作茴香,历史已久。但二者名实不宜混淆,其药材之主要不同点为:莳萝子较小而圆,分果呈广椭圆形,扁平,长3~4毫米,直径2~3毫米;横切面背面四边不等长,两侧延展成翅状。气味较弱。参见“莳萝子”条。
5、阿魏别名臭阿魏,细叶阿魏,熏渠,魏去疾,阿虞,形虞,哈昔泥,五彩魏,臭阿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阿魏、新疆阿魏、阜康阿魏的树脂。未开花前采收。挖松泥土,露出根部,将茎白根头处切断,即有乳液自断面流出,上面用树叶I覆盖,约经10日渗出液凝固如脂,即可刮下。再将其上端切去一小段。如上法采收,每隔10天一次,至枯竭为止,共约3个月。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热。
性状阿魏商品多数由球粒凝聚而成大小不等的块状。外表暗黄色或黑棕色,贮藏日久,则变为红棕色,新的破折面为乳白色或浅黄棕色,或红棕色交错,通称为“五彩阿魏”。新疆阿魏的树脂为灰白色至浅棕黄色的脂膏状物,硬度如白蜡,质轻,断面稍现孔隙,纯净而无杂质。加水研磨,成白色乳状液。具强烈而持久的大蒜样臭气,味苦辣如蒜样。产新疆。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治症瘕痞块,虫积,肉积,心腹冷痛,疟疾,痢疾。①《唐本草》:“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②《千金翼方》:“主一切疰恶气。”③《海药本草》:“主心腹中冷。”④《口华子本草》:“治传尸,破症癖,冷气,辟温,治疟,兼主霍乱心腹痛,肾气,温瘴,御一切蕈菜毒。”⑤朱震亨:“消肉积。”⑥《本草会编》:“解自死牛、羊、马肉诸毒。”⑦《本草通玄》:“截疟,止痢,解毒,止臭。”⑧《新疆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