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10 00:00:23作者:百科知识库
参麦止嗽糖浆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名称参麦止嗽糖浆
拼音Shenmai Zhisou Tangjiang
成份北沙参 麦冬 买麻藤 枇杷叶 鱼腥草
性状本品棕褐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肺燥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执行标准WS3-B-0318-90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岑草,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葅菜,蕺菜,葅子,重药,狗贴耳,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根草,臭灵丹。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①《别录》:“主蠼螋溺疮。”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2、北沙参别名海沙参,银条参,莱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真北沙参,莱阳沙参,海沙参,条沙参,真北沙参;海沙参;根条参;菜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7~8月或9月下旬采挖,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放开水中烫后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生于海边沙滩,或为栽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主产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细圆柱形或直条状,两头较细,很少有分歧,长15~30厘米,直径3~8毫米。外表淡黄色,粗糙,具纵纹及未除尽的棕黄色栓皮,并有棕色点状的支报痕迹,顶端往往残留圆柱状的根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色,中央有黄色放射状的木质部,形成层呈圆环状,深褐色。气微,味甘。以根条细长、均匀色白、质坚实者佳。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3、枇杷叶别名巴叶,枇杷,蜜枇杷叶,炙枇杷叶,芦桔叶,卢橘。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叶片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4~9厘米。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部锯齿缘,基部全缘。羽状网脉,中脉下面隆起。叶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上面有光泽;下面茸毛棕色。叶柄短。叶革质而脆。气无,味微苦。以叶大、色灰绿、不破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①《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②《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③《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④《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⑤《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⑥《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4、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岑草,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 草,葅菜,蕺菜,葅子,重药,狗贴耳,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质草,臭根草,臭灵丹。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极皱缩。茎扁圆柱形或类圆柱形,扭曲而细长,长约10~30厘米,粗约2~4毫米。表面淡红褐色至黄棕色,具纵皱纹或细沟纹,节明显可见,近下部的节上有须根痕迹残存。叶片极皱缩而卷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青灰色或灰棕黄色。花穗少见。质稍脆,易碎,茎折断面不平坦而显粗纤维状。微具鱼腥气,新鲜者更为强烈;味微涩。以淡红褐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①《别录》:“主蠼螋溺疮。”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⑦陈念祖:“生捣治呕血。”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5、买麻藤别名大瓠藤,含水藤,买子藤,驳骨藤,大节藤,麻骨风,鹤膝风,果米藤,脱节藤,竹节藤,接骨藤,苦楝藤,乌骨风,黑藤,鸡节藤,小木米藤。
来源为买麻藤科植物小叶买麻藤的茎叶或根。
生境分布常生于林中,或山坡、山谷、河边。分布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茎叶: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①《陆川本草》:“茎叶:续筋骨。治跌打损伤,骨折筋伤。”②《广西药植名录》:“茎叶:接骨,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藤茎祛风去湿,活血散瘀。治风湿性腰腿痛,筋骨酸软,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买麻藤又名:倪藤、芦子、蛤蛤藤、见水生、山花生、狗屎藤、乌目藤、搏节藤、山米藤、米麻藤、鸡母麻、大节藤、力梅,亦供药用。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叶形较大,长方形或长方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4.5~10.5厘米;雄花序1~2次分枝,雄花数目较少,每轮总苞内仅有20~40朵花;成熟种子具长2~5毫米短柄,假种皮黄褐色或红褐色。分布云南南部、广西及广东西南部。
6、枇杷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实。
生境分布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地。分布陕西、甘肃、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润肺,止渴,下气。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呕逆。①孟诜:“利五脏。”②崔禹锡《食经》:“下气,止哕呕逆。”③《日华子》:“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呕逆,并渴疾。”④《滇南本草》:“治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儿惊风发热。”
7、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