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23:02:39作者:百科知识库
倍金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处方恶实子(炒)2两,神曲(炒)半两,虎杖花1两,山果子(和核)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倒靥黑色。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入荆芥7穗,紫草10根,煎至4分,去滓,温服。
别名六神曲,六曲。
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性状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有陈腐气,味苦。以陈久、无虫蛀者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调中。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①《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胃。”②张元素:“养胃气。治亦白荆。”③《汤液本草》:“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④《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闪挫腰痛者,煅过淬酒温服有效,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钱,日二。”⑤《本草述》:“治伤暑,伤饮食,伤劳倦,疟气痞证,水肿胀满积聚,痰饮咳嗽,呕吐反胃,霍乱,蓄血,心痛,胃脘痛,胁痛,痹痿眩晕,身重,不能食,黄疸。”⑥《本草再新》:“消瘰疬疽瘤。”
2、虎杖别名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笋,斑庄根,酸杆,斑根,黄药子,土地榆,酸通,雌黄连,蛇总管大活血,紫金龙,酸汤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红贯脚,阴阳莲,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大叶蛇总管,九龙根,山茄子,斑草,搬倒甑,九股牛,大接骨,老君丹,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虫杖,鸟不踏,酸榴根,土地檎,雄黄连,蛇总管,大活血,血藤,酸汤秆,野黄连,活血丹,猴竹。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
生境分布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根的形状不一,多数呈圆锥形弯曲,或块状,长1~7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纤维性,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根茎圆柱形,节明显,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折断面中央有空隙,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气微弱,味微苦。以根条粗壮、内心不枯朽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⑤《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⑥《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⑦《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⑧《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⑩《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