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斑蝥大黄方

更新时间:2023-02-09 22:39:22作者:百科知识库

斑蝥大黄方

斑蝥大黄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斑蝥大黄方的基本资料

斑蝥大黄方(《金鉴》卷三十九)

处方斑蝥7枚(以糯米拌炒,米黄去米,为末),生大黄末1钱。

功能主治犬咬风毒入腹成痉风者。

用法用量上以黄酒1盏,煎至半盏,空心温服。取下毒物。弱者减半服之。

斑蝥大黄方相关中药材

1、糯米

别名稻米,江米,元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④《本草拾遗》:“主消渴。”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2、斑蝥

别名斑猫,龙尾,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斑毛,班蝥,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斑猫,螌蝥,花斑蝥。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7~8月间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等地。以河南、广西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大斑蝥全长10~25毫米,宽5~10毫米;小斑蝥长10~15毫米,宽5~7毫米。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对较大的复眼及1对触角,触角多已脱落。背部革质鞘翅上有3条淡棕色横带纹。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泽。胸部突起,有足3对。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特异,味初辛后苦。以个大、有黄色花斑、色鲜明、完整不碎者为佳。

功能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④《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⑤《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3、大黄

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黄良,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①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㈠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长约6~17厘米,直径约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残留,外表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系由灰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一端常有绳孔。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习称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黄色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亦称“锦纹”。气特殊,味苦而微涩。主产于青海同仁、同德等地。此外,尚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和岷县大黄,亦皆属西宁大黄一类。其中凉州大黄又名凉黄、狗头大黄,因其整个的形有如狗头,顶端平圆;下部渐细而钝圆,品质亦佳,产于甘肃武威、永登等地。㈡铨水大黄 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甚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它与西宁大黄相似。主产于甘肃铨水、西礼等地。属于铨水大黄型的商品,尚有文县大黄、清水大黄、庄浪大黄等数种,产于甘肃文县,成县、清水等地。②南大黄 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多横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马蹄,少数亦呈圆锥形或腰鼓形,长约6~12厘米,直径约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或黄色,有微弯曲的棕色线纹(锦纹)。横断面黄褐色,多空隙,星点较大,排列不规则,质较疏松,富纤维性。气味较弱。商品有雅黄、南川大黄等,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此外,陕西、湖北、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亦产。以上各种大黄,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功能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备注另有一种山大黄为同属植物波叶大黄的根茎及根,又称苦大黄。常呈不规则圆柱形,外表红褐色而黄,无横纹,质坚而轻,断面无星点,无锦纹,有细密而直的红棕色射线。气不香,味苦而涩。质次。服后有腹痛感。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斑蝥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