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22:30:46作者:百科知识库
百日还丹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味。
处方佛茄子、樟柳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枸杞汁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新水送下。
佛茄子 樟柳根(以上各等份)上为末,枸杞汁和丸,如鸡头大。每服十丸,新水送下。
别名落苏,昆仑瓜,草鳖甲,酪酥,矮瓜,吊菜子,落苏,白茄,表水茄,紫茄,黄茄,东风草,银茄,黄水茄,酱茄,糟茄,昆仑紫瓜,鸡蛋茄,卵茄。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果实。夏、秋果熟时采收。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栽培。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止痛,消肿。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①孟诜:“主寒热,五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②崔禹锡《食经》:“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③《日华子本草》:“治温疾,传尸劳气。”④《滇南本草》:“散血,止乳疼,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⑤《医林纂要》:“宽中,散血,止渴。”⑥《随息居饮食谱》:“活血,止痛,消痈,杀虫,已疟,瘕疝诸病。”
2、柳根别名杨柳须,水柳须,红龙须,分水翁,青龙须,杨柳须。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③《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④《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⑤《分类草药性》:“治水肿。”⑥《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