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白朱砂散

更新时间:2023-02-09 22:25:07作者:百科知识库

白朱砂散

白朱砂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白朱砂散的基本资料

白朱砂散(《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朱砂1钱,雄黄1钱,象皮(煅)1钱,硼砂1钱,蟾酥5分,白朱砂(煅)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顽癣,鹅掌风。

用法用量用真生桐油调搽患处,以火烘之,痒止为度。遍身顽癣如癞者,烧猪粪熏之烘之;鹅掌风,烧鸽粪熏之烘之。

白朱砂散(《外科百效》卷一)

处方上好白雪瓷器。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生肌敛口。主

用法用量掺疮口上。

白朱砂散相关中药材

1、硼砂

别名大朋砂,蓬砂,鹏砂,月石,盆砂。

来源为矿物硼砂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一般于8~11月间采挖矿砂,将矿砂溶于沸水中,滤净后,倒入缸内,在缸上放数条横棍,棍上系数条麻绳,麻绳下端吊一铁钉,使绳垂直沉入溶液内。冷却后在绳上与缸底都有结晶析出,取出干燥。结在绳上者名“月石坠”,在缸底者称“月石块”。

生境分布主产青海、西藏。此外,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由菱形、柱形或粒状结晶组成的不整齐块状,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日久则风化成白色粉末,不透明,微有脂肪样光泽。体轻,质脆易碎。气无,味咸苦。以无色透明洁净的结晶为佳。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中,溶液显碱性。燃之易熔融,初则体积膨大酥松如絮状,继则熔化成透明的玻璃球状。

功能主治清热消痰,解毒防腐。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①《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②《本草衍义》:“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痰热。”③《纲目》:“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积块结瘀肉,阴癀,骨哽恶疮及口齿诸病。”④《本草通玄》:“杀劳虫。”⑤《本草求原》:“生则化腐,煅枯则生肌。”

2、象皮

别名亚洲象,印度象,灰象皮,白象皮,象皮。

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皮。剥取象皮后,去掉筋膜油脂,洗净,切成长块,晒干。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非洲象的皮亦同等入药。产于非洲。

生境分布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我国云南南部等地。

性状干燥皮块,大多呈长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状不规则者,大小不等,厚O.5~2厘米。外表面浅灰黑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有时可见棕黑色长毛及多少不等的皱纹。内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及皱纹。质坚硬。切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薄片半透明。气微腥。以干燥、片大、皮厚者为佳。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①《医学入门》:“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②《纲目》:“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③《本草新编》:“专能生肌长肉,定狂,止呕吐。”④《本草再新》:“治湿痹。”

3、朱砂

别名丹砂,辰砂,丹粟,丹砂,赤丹,汞沙,朱丹,真朱,光明砂。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生境分布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4、蟾酥

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性状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②《日华子本草》:“治脱溃团K帜Γ恢窝隼洌⒅羝?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2156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③《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纴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④《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⑤《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⑥《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