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甘松粥

更新时间:2023-02-09 21:30:27作者:百科知识库

甘松粥

甘松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甘松粥的基本资料

甘松粥(《药粥疗法》引《饮食辨录》)

处方甘松5g,粳米30-60g。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补脾健胃。主气闷胸痛,腔腹胀痛,食欲不振,胃寒呕吐。

用法用量先煎甘松取汁,去滓,再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稍煮1-2沸即可。每天2次,空腹温热食用。3-5天为1疗程。

注意发热病人忌用。

甘松粥相关中药材

1、甘松

别名甘松香,甘香松,香松。

来源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春、秋皆可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砂,除去残茎及须根,不用水洗,直接晒干或阴干。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此外,甘肃、青海等地亦产。

性状甘松香干燥的根茎及根,全角弯曲如虾,上粗下细。根茎上附有地上茎残基及多层的枯叶残基,长约1~2厘米;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至黄色;呈狭长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地上茎残基中空,显棕色。主根条柱形,单一,有的数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约5~13厘米,少数达20厘米,直径约0.3~1厘米;表面皱缩,呈棕褐色,常裂成片状;中心木质部灰棕色,老根下部为单一中柱,而上部有2~4个分体中柱。幼根和须根弯曲,表面皱缩,浅棕黄色。气芳香,味苦。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无碎片泥砂者为佳。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①《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③《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④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⑤《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2、粳米

别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生境分布水生或陆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①《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②《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③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⑤《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⑥《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备注稻的类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为粳稻、籼稻、糯稻等种。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较短圆,米的粘性较强,胀性小。籼稻植株较高,秆软,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种类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甘松香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