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甘乳膏

更新时间:2023-02-09 21:30:06作者:百科知识库

甘乳膏

甘乳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甘乳膏的基本资料

甘乳膏(《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乳香2钱,水飞甘石粉2钱,龙骨2钱,石脂2钱,海螵蛸2钱,凡士林4两。

功能主治收干生肌。主

用法用量直接外涂,或涂于纱布上再外敷。

甘乳膏相关中药材

1、海螵蛸

别名乌贼骨,墨鱼骨,乌鲗骨,乌贼鱼骨,墨鱼盖,乌贼骨。

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收集从乌鲗鱼中剥下之内壳;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鲗内壳,漂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沿海地区。

性状①无针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厘米,宽约2.5~3.5厘米,中部厚约1.2~1.5厘米,腹面白色,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中央最厚处,占全长的1/2或1/2强。背面磁白色而略带暗红色,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中央有1条明显的隆起,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角质缘呈半透明状。末端无骨针。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有明显的微向背面弯曲的平行层纹。除背部硬膜外,其它部分可擦下细粉。气微腥,味微咸。⑦金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13~20厘米,宽5~7厘米,中部厚0.7~1.5厘米。腹面洁白,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最厚处约占全长的5/6~4/5。背面磁白色,微带淡红色,密布小疙瘩状的突起,中央有1条较明显的隆起。末端有1骨针。以上药材均以身干、体大、色白、完整者为佳。

功能主治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①《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②《别录》:“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一作“丈夫阴中肿痛”),又止疮多脓汁不燥”③《药性论》:“止妇人漏血,主耳聋”④《唐本草》:“疗人目中翳”⑤《食疗本草》:“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今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⑥《本草拾遗》:“主妇人血瘕,杀小虫”⑦《日华子本草》:“疗血崩”⑧《纲目》:“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脓及耳聋”⑨《要药分剂》:“通经络,去寒湿”⑩《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药,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

2、龙骨

别名五花龙骨。

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生境分布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性状①五花龙骨 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②龙骨 又名:白龙骨(《千金方》).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但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⑤《珍珠囊》:“固大肠脱”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3、乳香

别名滴乳香,熏陆香,乳头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马尾香,西香。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干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本品性粘,宜密闭,防尘;遇热则软化变色,故宜贮藏于阴凉处。

生境分布分布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性状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0.5~3厘米,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择,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

功能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④《证类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及野乳香树等数种。所产乳香,形状均与上种相似。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