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定痛乳香散

更新时间:2023-02-09 19:00:58作者:百科知识库

定痛乳香散

定痛乳香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9味。

定痛乳香散的基本资料

定痛乳香散(《普济方》卷三○二)

处方虎骨半两(酥炙),穿山甲(炎炮,炒)些许,乳香2钱,没药2钱,败龟版1两,当归须半两,紫金皮2两,半两铜钱5个(无,自然铜火炼醋浸),骨碎补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金伤病证,并折骨打扑伤损。

用法用量每服1钱,病沉2钱,好酒调下,损上者食后服,损下者食前服妙。

定痛乳香散相关中药材

1、骨碎补

别名猴姜,胡狲姜,石毛姜,石庵闾,过山龙,石岩姜,石良姜,毛姜,申姜,毛贯仲,马猬姜,碎补,毛生姜,鸡姜,猴姜,猢狲姜,石庵 (艹闾),爬岩姜,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石巴掌,岩姜,岩连姜。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冬、舂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性状①槲蕨、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常多分歧,长6~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柔软如毛;用火燎过则残留鳞片成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成圆圈状排列。气无、味淡而微涩。以粗壮扁平为佳。槲蕨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此外,贵州、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中华槲蕨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石莲姜槲蕨产于四川、云南。②崖姜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或扁条状,粗大,略弯曲而扭曲,不分枝,长7~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纹和皱纹,在沟纹、皱纹及叶基处可见黄棕色细密的鳞片,上面有哭起的圆形叶痕,直径约1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棕色,有众多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凹”形。气微弱,味微涩。产于广东,在辽宁、广东使用。③光亮密网蕨的干燥根茎详“猪毛蕨”条。④大叶骨碎补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及皱纹,残留少量黄棕色鳞片。上侧有突起的圆形叶基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中央有两个维管束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

功能主治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2、穿山甲

别名鲮鲤甲,鳢鲤甲,鲮鲤角,川山甲,鳖鲤甲,山甲,甲片,麒鳞片,鳞片,随碱片,鲮鲤甲,鳣鲤甲,麒麟片,麟片,山甲片,钱鲤甲。

来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捕得后杀死,去净骨肉,晒干,即为“甲壳”(亦称“甲张”)。将甲壳置沸水中,甲片自行脱落,晒干;或直接用沸水烫死,取下甲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亦产。

性状甲片随生长部位不同而形状大小不一。呈扇面形、菱形或盾形,一般长或宽1.5~5厘米,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背面青黑色,有纵线纹多条,底部边缘,有效条横线纹。腹面色淡较滑润,中央有一条弓形的横向棱线。角质,微透明,坚韧有弹性,很难折断。气微腥,味咸。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

功能主治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①《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②陶弘景:“疗疮癞。”③《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⑤《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⑥《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⑦《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备注进口的穿山甲商品,多来自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一般分大甲片与小甲片。大甲片灰黄色,习称“铜甲片”,品质较次;小甲片褐色,习称“铁甲片”,品质较优。

3、紫金皮

别名火把草,胖关藤,掉毛草,紫金藤,黄藤根。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全株或根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的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江西等地。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祛瘀通络。治骨折,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4、自然铜

别名石髓铅,方块铜。

来源为天然硫化铁黄铁矿矿石。全年皆可生产,在矿区捡取,除去杂石即得。

生境分布为分布较广的硫化物,并能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形成。

性状多呈规则的方块形,大小不一,通常直径0.3~2厘米,表面平坦,亮黄色,具金属光泽,酷似黄铜块,有时表面呈棕褐色。质坚硬,但易砸碎,断面亮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无臭,无味。以色黄亮、质重、表面光滑、断面白亮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接骨续筋。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疼痛,积聚,瘿瘤,疮疡,烫伤。①《日华子本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②《开宝本草》:“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③《玉楸药解》:“破血消瘿,疗风湿瘫痪之属。收湿之力,与无名异同。”

5、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一般须培育3年才可采收。秋末挖取根部,除净茎叶、泥土,放在通风处阴干几天,按大小分别扎成小把,用微火熏于令透即得。本品带油性,易霉败、虫蛀,必须贮存干燥处。逢霉雨季节,须用硫黄熏过或适当的烘透。

生境分布分布甘肃、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等地。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甘肃、云南。此外,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根,可分为3部:根头部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及支根梢部称“归尾”。全长约10~25厘米,身长约3~10厘米。归头直径2~4厘米,支根直径0.3~1厘米。外表灰棕色或棕褐色,全体具纵皱纹,支根部尤多,归头顶端圆平,有茎叶残基,常有不显着的环形皱纹,归身略呈圆柱形,身面凹凸不平,其下生有3~5条或更多的归尾,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表面有小疙瘩状的须根痕迹。质多柔韧,断面黄白色,有裂隙,中层有浅棕色环纹,并有多数棕色油点。气清香浓厚,味甘微苦辛。以主根大、身长、支根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主根短小、支根多、气味较弱及断面变红棕色者质次。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①《本经》:“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②《别录》:“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藏,生肌肉。”③《药性论》:“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⑤《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汤液本草》引作「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⑥李杲:“当归梢,主癥癖,破恶血,并产后恶血上冲,去诸疮疡肿结,治金疮恶血,温中润燥止痛。”⑦王好古:“主痿躄嗜卧,足下热而痛。冲脉为病,气逆里急;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本草蒙筌》:“逐跌打血凝,并热痢括疼滞住肠胃内。”⑨《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⑩《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安生胎,堕死胎。”

备注下列植物的根,在部分地区有时也作当归入药,但质量较差。①东当归的根,又名:延边当归、日本当归。根肥大柔软,分枝较多,呈马尾状。质脆,油性较少。产吉林延边。②粉绿当归的根,又名:野秦归、云南野当归。根圆锥形,长5~10厘米,根头部径约1~2厘米,外表棕色或黑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产云南。③欧当归,我国有栽培,曾试代当归入药。

6、虎骨

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骨胳。全年皆可捕捉,冬春两季较多。捕得后剥去皮肉,留下四脚爪上的皮毛和爪,以保持完整,并便于与其他兽类的骨胳区别。再剔净残存筋肉,阴干。

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华南等地。主产吉林、黑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此外,辽宁、内蒙古、广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亦产。以东北产的品质为优。

性状商品有整架和零骨之分,整架虎骨稍带肌肉和结缔组织,并富油性。头骨较圆,背腹面侧扁,吻部短,额骨平,前额上部有一浅槽,顶骨后面常有一脊棱,颧骨粗大,向外展出,眼眶下面各有一椭圆形透孔,孔面斜向。上颚骨生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4对,下颚骨生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3对,共有牙齿30个。门齿较小,犬齿呈圆锥形,强大而锐利,并略向内弯曲,臼齿呈“山”字形,锯齿状,上颚最后1对臼齿幼虎常不显着,均呈白色或浅黄白色,有光泽,齿基深入颚骨内部,故习称“坐骨生牙”。颈椎7节,第1颈椎呈蝶形,第3~7颈椎呈马鞍形。胸椎13节,每节上面有一较长的棘状突起,两侧联结有肋骨13对,肋骨近脊处呈圆形,近胸部呈扁形,作弓背状,向内弯曲,另一端与胸骨衔接。腰椎7节,两侧有较长的棘状突起。荐椎3节常愈合成为一块,上面可见3个棘状突起。尾椎22~25节,多为双数,节中间稍突出。坐骨1具,呈长方形,左右对称。肩胛骨两块,呈扇状半圆形,近中央部很薄,在外面有一条脊状突起。虎的腿骨有明显的棱,上节均为一根独骨,下节两骨合成。前肢上节下端靠近骨环处侧面有一扁长孔,习称“凤眼”;下节两骨相似并立,形略扁,略呈扭曲状,但一根较长。后肢上节圆柱形,能四侧放平而不幌动,上端内侧有一圆轴,下端有长圆形的凹槽,为膝盖骨的所在处。膝盖骨(即虎胫)呈长圆形,内面光滑,厚而坚重,常带有舌状筋。下节主骨粗大,呈三棱柱形,另一根很细,习称“邦骨”。前足5趾,后足4趾,趾端均具短爪钩。虎骨的表面均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细腻而油润。体较重,质坚实。断面可见中间空隙约占三分之一,其内骨髓形成丝络网状,为灰黄色。气腥。以个大、体重、坚实、黄白色、无残肉者为佳。个小、体较轻、灰白色、带残肉者质次。如用毒药杀死,其骨发黑者,不可入药。

功能主治追风定痛,健骨,镇惊。治历节风痛,四肢拘挛,腰脚不随,惊悸癫痫,痔瘘脱肛。①《别录》:“止惊悸,疗恶疮鼠瘘,头骨尤良。”②《药性论》:“杀犬咬毒。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庄疼痛,温疟。疗伤寒温气。”③《千金·食治》:“头骨治风邪。”④《食疗本草》:“主腰膝急痛,煮作汤浴之或和醋浸亦良,主筋骨风急痛,胫骨尤妙。”⑤《本草拾遗》:“煮汁浴小儿,去疮疥。(治)惊痫。”⑥《纲目》:“追风定痛,健骨,止久痢脱肛,兽骨哽咽。”⑦《玉楸药解》:“疗关节气冷,治膝胫肿痛。逐痹通关,强筋健骨,平历节肿痛,愈腰膝痿软。”

7、乳香

别名滴乳香,熏陆香,乳头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摩勒香,杜噜香,多伽罗香,浴香,马尾香,西香。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干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本品性粘,宜密闭,防尘;遇热则软化变色,故宜贮藏于阴凉处。

生境分布分布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性状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0.5~3厘米,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择,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

功能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④《证类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备注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及野乳香树等数种。所产乳香,形状均与上种相似。

8、没药

别名末药,明没药。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11月至翌年2月或6~7月采收。本品多由树皮的裂缝处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黄白色的液体,接触空气后逐渐凝固而成红棕色硬块。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

生境分布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索马里所产者最佳。

性状干燥的胶树脂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2.5厘米,有的可达10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祖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伴有白色小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与水共研则成黄色乳状液。气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①《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③《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9、龟版

别名龟甲,神屋,龟壳,败龟甲,败将,败龟版,龟筒,龟下甲,龟底甲,龟腹甲,元武版,坎版,拖泥板。

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主要为腹甲)。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为多。杀死后,剔除筋肉,取其腹甲,洗净,晒干或晾干,称为“血版”。如煮死后所取的腹甲,称为“汤版”。过去商品均为腹甲,近年来亦开始采用背甲。

生境分布多群居,常栖息在川泽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虫及小鱼等为食。生活力很强,数月断食,可以不死。分布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主产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广东、四川、贵州、福建、陕西、河南、上海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腹甲,略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肋鳞板附于两侧,略呈翼状。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面黄棕色至棕色,有时具紫棕色纹理,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由12块腹鳞甲相对嵌合而成,嵌合处呈锯齿状缝,前端较宽,略呈圆形或截形,后端较狭且内陷,呈V形缺刻,两侧的肋板由4对肋鳞甲合成,在其两端往往留有1块残缘鳞甲。“血版”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时略带血痕;“汤版”无光泽,皮已脱落。质坚硬,断面外缘为牙白色,坚实;内为乳白色或肉红色,有孔隙。气腥,味微咸。以血板、块大、完整、洁净无腐肉者为佳。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补肾,健骨。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①《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②《别录》:“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③《药性论》:“灰治脱肛。”④《四声本草》:“主风脚弱,炙之,末,酒服。”⑤《日华子本草》:“治血麻痹。”⑥《本草衍义》:“补心。”⑦《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软,不能久立。”⑧朱震亨:“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⑨《本草蒙筌》:“专补阴衰,善滋肾损。”⑩《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⑾《本经逢原》:“烧灰酒服,治痘疮。”⑿《医林篆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痔血,阴虚血热之症。”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定痛如神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