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7:54:16作者:百科知识库
胆南星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1条,相关中药材2味。
名称蛇胆南星片
拼音Shedan Nanxing Pian
成份蛇胆汁 天南星
性状本品为灰黄色的片;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用于风痰嗽喘,风寒呕吐,痰多惊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4次。
贮藏密闭保存。
执行标准WS3-B-1426-93
蛇胆南星散(现代标准)名称蛇胆南星散
拼音Shedan Nangxing San
成份蛇胆汁 天南星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粉末;味微甘。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用于风痰嗽喘,风寒呕吐,痰多惊搐。
规格每瓶装0、3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瓶,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执行标准WS3-B-1427-93
胆南星(《外治方》)处方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
制法共研细粉,混合。贮瓶勿泄气,备用。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涎100例,均获痊愈。
用法用量睡前取药粉15克,用陈米醋调成粘厚糊状饼,敷贴两脚心(涌泉穴),外盖塑料薄膜,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可。
得火金之性,故味苦辛。火金相搏,故性烈而有毒。入太阴经。为风寒郁于肺家,以致风痰壅盛。且苦则善燥,辛则善散,温则开通,故主麻痹下气,破坚消痈利膈,散血堕胎,得牛胆则燥气减,得火炮则毒性缓,或用白矾汤,或入皂角汁,浸三日夜,换水浸之。晒干用。天南星散跌扑,即凝瘀血堕中风不语稠痰,筋脉拘挛,牙关噤闭,利胸膈下气,堕胎破坚积,诛痈消肿,疗口眼歪斜,解痰迷心窍,总胜湿除涎,治风逐血之要药。胆治者功力与燥烈之性俱缓矣。主治(痘疹合参)除风痰,利胸膈破坚消肿。取胆制者,因苦寒之性,入肝而镇惊也。按∶南星气温而泄,性紧有毒,故能攻坚祛湿。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能守,其性烈于半夏也。南星专主风痰,半夏专主湿痰,功虽同而用有别也。阴虚燥痰禁之。
别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南星,虎掌南星,三棒子,药狗丹,大扁老鸦芋头,斑杖,蛇六谷,白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此外。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吉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块茎,呈扁圆形块状。直径2~7厘米,厚1~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皱缩或较光滑,茎基处有凹人痕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块茎的周围具球状侧芽的,习称“虎掌南星”,亦有不带侧芽的。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气,味辣而麻。以体大、色白、粉性足、有侧芽者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于破伤风。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⑨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⑩《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2、吴茱萸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吴萸,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左力。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8~10月,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晒干,除去杂质。如遇阴雨,用微火炕干。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石虎及毛脉吴茱萸等的未成熟果实,亦同等使用。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长扛流域及华南一带和陕西等地。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高约1.5~3毫米。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油室);顶平,中间有凹窝及5条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长3毫米,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枚。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以色绿、饱满者为佳。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备注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