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6:08:26作者:百科知识库
一般来说,虚热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有因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不同。其表现特点除少数发热较高以外,大多呈低热型,起病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发热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
(1)阳虚发热:多由素体阳虚或气虚日久发展而来,除见到一般虚热的特点外,常兼见面浮肢肿,形寒肢冷,精神疲惫,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嫩等阳虚表现。个别情况下阳虚发热体温高达39℃,甚或40℃,但病人虽高热而面不红,舌质淡是重要特征。阳虚发热属假热的范围。其病机是阳虚阴盛,阴寒盛极,格阳于外,或阳气衰微,火不归元,浮阳外越。有人认为,阳虚发热乃属体虚之人抵抗力低,菌毒等邪侵入体内引起,可用温阳扶正的药物。因温阳扶正之品,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就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
(2)气虚发热:素体气虚,或热性病后,正气受损,脏腑功能衰减而致发热。其临床表现除发热日久不止和热度不高以外,常兼见面色白,食少乏力,短气懒言,劳倦则甚,舌质偏淡,脉虚弱等表现。气虚发热的病理机制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脾气虚弱,中气不足,津液化生不足,阴津亏损,不能制阳,阳气浮越。
②肺脾气虚,卫气虚弱,烦劳则张,气虚外浮。
③脾气虚损,中气下陷,清阳不升,郁而发热。
(3)血虚发热:多由急慢性失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子宫出血、产后失血,以及饮食劳倦,脾胃虚弱,生血减少,因血液亏损而见发热。因此除见长期低热以外,常兼见心悸失眠,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自觉肌热,脉细而虚数。
血虚发热的病机是:血虚则阳气相对偏盛,阳气无所依附而浮散于外,故为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