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5:57:52作者:百科知识库
胶艾榴皮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
处方阿胶2两,艾叶2两,酸石榴皮2两。
功能主治妊娠注下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纳胶令烊,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艾叶温血,阿胶佐之;榴皮固脱,艾叶辅之。允为安胎断痢之专药,不在药味之繁多也。
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石榴壳。
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秋季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向阳处或栽培于庭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干燥的果皮呈不规则形或半圆形的碎片状,厚2~3毫米。外表面暗红色或棕红色,粗糙,具白色小凸点;顶端具残存的宿萼;基部有果柄。内面鲜黄色或棕黄色,并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脆而坚,易折断。气微弱,味涩。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驱虫。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①《别录》:“疗下痢,止漏精”②《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③《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④《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⑤《本草蒙筌》:“理虫牙”⑥《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⑦《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⑧《本草求原》:“洗斑疥癞”⑨《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2、酸石榴别名醋石榴。
来源为石榴料植物石榴的味酸的果实。
功能主治治滑泻,久痢,崩漏,带下。①孟诜:“治赤白痢腹痛者,取一枚并子捣汁顿服”②《本草拾遗》:“止渴”③《蜀本草》:“《图经》云,止痢”④《纲目》:“止泻痢,崩中,带下”⑤《随息居饮食谱》:“解渴,醒酲”⑥《广州植物志》:“可治胃病”
3、艾叶别名艾蒿,家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生境分布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亦有栽培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性状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⑦《珍珠囊》:“温胃”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备注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高45~100厘米。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4、阿胶别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动物形态详"驴肉"条。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浙江。以山东产者最为著名,浙江产量最大。此外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沈阳等地亦产。
性状呈整齐的长方形块状,通常长约8.5厘米,宽约3.7厘米,厚约0.7或1.5厘米。表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对光照视略透明。质坚脆易碎,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平滑,有光泽。气微弱,味微甜。以色乌黑、光亮、透明、无腥臭气、经夏不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①《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②《别录》:“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③《药性论》:“主坚筋骨,益气止痢。”④《千金·食治》:“治大风。”⑤孟诜:“治一切风毒骨节痛,呻吟不止者,消和洒服。”⑥《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⑦《纲目》:“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⑧《纲目拾遗》:“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