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降香桃花散

更新时间:2023-02-09 15:53:39作者:百科知识库

降香桃花散

降香桃花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降香桃花散的基本资料

降香桃花散(《痧胀玉衡》卷下)

别名十二号既济方、石四。

处方降香5钱,牛膝2两,桃花7钱,红花7钱,大红凤仙花7钱,白蒺藜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痧毒中肾。

用法用量十二号既济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石四(《痧症全书》卷下)。

降香桃花散相关中药材

1、凤仙花

别名金凤花,灯盏花,好女儿花,指甲花,海莲花,指甲桃花,金童花,竹盏花。

来源凤仙花科植物风仙的花蕾。开花期间,每日下午采收,拣去杂质,晾干。一般认为以红、白二色者入药较佳。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①《滇南本草》:“治小儿脓耳”②《纲目》:“活血消积。治蛇伤,腰胁引痛”③《本草求原》:“治偏废”④《天宝本草》:“治鼻血不止”⑤《西藏常用中草药》:“通经活血,利尿。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备注西藏地区使用的风仙花,其植物形态为锐齿凤仙花,分布西藏、云南等地。

2、红花

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5~6月当花瓣由黄变红时采摘管状花,晒干、阴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3、降香

别名降真香,紫降香,花梨母,降真香,紫藤香,降真。

来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树干和根的心材。全年采收,除去边材,阴干。

生境分布生于中海拔地区的山坡疏林中、林边或村旁。产于海南。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止血。

4、蒺藜

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蒺骨子,刺蒺藜。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性状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坚硬。味苦、辛。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5、凤仙

别名小桃红,夹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旱珍珠,透骨草,凤仙草,小粉团,满堂红,水指甲,指甲草。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风仙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多栽植于庭院作观赏用。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瘰疬痈疽,疗疮。①汪连仕《采药书》:“凤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风散气;红花者名透骨红,破血堕胎”②《分类草药性》:“叶:敷一切疔疮肿毒”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散血通经,治月经病,止红崩,净白带;用于跌打损伤,可接骨,消伤肿,止伤痛,软坚透骨,治骨梗卡喉”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蛇咬伤”⑤《重庆草药》:“清热除风。治红白痢疾,崩症”

6、桃花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花。3月间桃花将开放时采收,阴干,放干燥处。

功能主治利水,活血,通便。治水肿,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经闭。①《别录》:“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②《唐本草》:“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③《纲目》:“利宿水痰饮,积滞。治风狂”④《本草汇言》:“破妇人血闭血瘕,血风癫狂”⑤《岭南采药录》:“带蒂入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

7、牛膝

别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根。牛膝的根,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须根,泥土,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生境分布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主产河南。

性状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祖,下端较细,长约30~90匣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呈土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状。气特殊,味微甜而涩。以根粗长,皮细坚实,色淡黄者为佳。

功能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症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降胃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