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盘状红斑狼疮的几点病因

更新时间:2023-02-09 15:22:51作者:百科知识库

盘状红斑狼疮的几点病因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主要侵犯患者皮肤的是盘状红斑狼疮,此病具有发病病慢和复发性强的特点。发作时会在皮肤上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块,毛囊栓塞,鳞屑,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肤萎缩等。盘状红斑狼疮病理病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目前已知的盘状红斑狼疮的病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遗传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属多基因遗传。患病几率在不同家族中有差异,不同株的小鼠(NEB/NEWF、MRL1/1pr)在出生数月后自发出现SLE的症状,家系调查显示SLE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出现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和T抑制细胞功能异常等。单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达24%~57%,而双卵双胎为3%~9%。

第二、感染致病:有专家认为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慢性病毒的感染有关。从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时患者血清对病毒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粘病毒等。

第三、药物致病: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红斑狼疮症状的药物,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特发性,或使已患有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第四、物理因素:紫外线、寒冷、剧烈电光照射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特发性红斑狼疮,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盐酸肼酞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此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

【本文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本文标签:皮肤科与传染